财经

“火箭蛋”卷土重来,煎饼果子、蛋糕要涨价?

三伏天来临,鸡蛋价格也开始不“淡定”了。近日“鸡蛋价格一个月飚涨逾六成”冲上热搜,这是“火箭蛋”又卷土重来了?

多地鸡蛋零售价格明显上涨

鸡蛋零售价格涨了多少?中新网记者随机走访了北京多家超市。

“之前价格3块多一斤,最近价格涨到4.39元。”北京丰台区一家永辉超市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过买鸡蛋的人并没有减少。”

图为北京丰台一家超市内售卖的鸡蛋。

图为北京丰台一家超市内售卖的鸡蛋。谢艺观 摄

在北京丰台区另一家社区超市里,店员也表示,“鸡蛋价格已涨到了4.38元。”

从走访情况看,目前北京部分超市散装鸡蛋销售价格集中在每斤4元-5元区间,精装鸡蛋价格更贵一些。

国内其他地方的鸡蛋价格如何?家住山东胶州的一位居民向记者表示,“鸡蛋现在已经将近4元,之前最便宜的时候才两元多。”

在河南驻马店,一位居民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7月中旬的时候,鸡蛋还是2.78元一斤,现在已涨到4.78元。”

近期,多地相关部门也发布了鸡蛋涨价的信息。如,郑州市发改委7月30日发布消息称,近日,郑州市鸡蛋价格出现快速上涨。

“7月30日,郑州市零售市场鸡蛋最高报价每斤5元,市场均价4.73元,较上周上涨21.9%,较月初上涨44.2%。鸡蛋出场价每斤4.4元,较上周上涨29.4%,较月初上涨69.9%。”

煎饼果子、蛋糕要涨价?

商务部监测显示,鸡蛋批发价格已连续四周上涨,且周环比涨幅持续扩大,最新一周(7月27日至8月2日),鸡蛋批发价格环比上涨11.3%。农业农村部监测显示,7月31日鸡蛋批发价为8.33元/公斤,相比6月30日的6.26元/公斤,涨幅33%。

有媒体报道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29日,全国主产区鸡蛋均价上涨至3.99元/斤,较月初上涨1.61元/斤,累计涨幅达67.65%。

值得注意的是,据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监测,7月份,鸡蛋批发均价6.84元/公斤,环比上升6.7%,同比却下降26.1%。

这意味着鸡蛋价格相比去年同期并不算贵。中新网记者去年7月调查时,部分地方鸡蛋价格每斤甚至超6元。

近期鸡蛋价格上涨是否会带动以鸡蛋为原料的产品涨价?北京一家蛋糕店工作人员表示,“鸡蛋价格上升,产品成本也有所上升,会在近期调整产品价格。”

“目前鸡蛋进货价和原来差不多,没有想过调价。”一位煎饼果子店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上海宝山区一个农贸市场里的一家煎饼铺,“煎饼西施”黄璐瑶一边做煎饼,一边上网直播并与网友交流。 殷立勤 摄

上海宝山区一个农贸市场里,一家煎饼铺店主一边做煎饼,一边上网直播并与网友交流。 殷立勤 摄

鸡蛋价格为何飙涨?

7月份并不是鸡蛋传统消费的旺季。

郑州市发改委在揭示涨价原因时提到,鸡蛋价格自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已连续下降8个月。6月份,“鸡蛋价格半年降近3成”还曾登上过热搜。

“之前鸡蛋太便宜了,现在这个价格才正常点。”有家里售卖鸡蛋的网友表示,“从疫情开始,家里赔了好几万了,卖两块多连人工都雇不上,现在属于正常价格,能维持正常运转。”

“今年上半年蛋鸡养殖亏损厉害,养殖户集中淘汰了一部分鸡,蛋鸡存栏量从6月底开始出现下降。”卓创资讯分析师张文萍向中新网记者表示,7月以后,气温较高,产蛋率下降,再加上蛋鸡减少,新开产蛋鸡也不多,整体供应呈下降趋势。

“需求端虽没有太明显好转,但进入7月份,鸡蛋价格易涨难跌提振了行业市场信心,中间商增加了采购批次和采购量,局部流通环节走货好转,导致鸡蛋价格上涨。”张文萍说。

资料图:饲养员在喂鸡。 岑屹 摄

资料图:饲养员在喂鸡。 岑屹 摄

另外,鸡蛋价格上涨还有成本上升的因素。郑州市发改委指出,饲料价格上涨,目前玉米价格每斤1.2元,同比上涨26.3%;麸皮价格每斤0.95元,同比上涨63.8%。

“截至7月23日,每斤鸡蛋的饲料成本较月初涨幅逾4%,但其涨幅远不及蛋价涨幅,单斤鸡蛋的收入于7月22日才涨至成本线以上。”张文萍表示。

中秋月饼备货,价格还要继续涨?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经历了前期的持续上涨后,8月6日鸡蛋批发均价环比出现下降。

“最近鸡蛋价格已有回落迹象,不过此时下调是正常的,因为7月份涨幅已超过市场能承受的程度,所以需要把之前涨多的那一部分回调回来,使市场能够恢复到正常状态。”张文萍称。

在张文萍看来,鸡蛋价格回调后,待市场走货正常,接下来估计还会有上涨空间。

“因为8月份是鸡蛋需求的旺季,一方面食品厂要开始为中秋节备货,另一方面随着气温逐渐下降,居民的需求会慢慢恢复。”张文萍认为,8月底迎来开学季,需求恢复下,鸡蛋整体价格料呈现稳中有涨态势。”(记者 谢艺观)

【责任编辑:欧阳雪】

数字人民币“双中心”战略:构建全球数字贸易金融强国新征程的核心引擎

在“十五五”规划开局之年,建设金融强国的宏伟蓝图正寻求突破性的战略支点。数字人民币作为金融科技革命的集大成者,其发展已超越支付工具升级的范畴,正通过一场深刻的体系化创新,构建起服务于国家战略的新质金融基础设施。以“双中心”架构为引擎,以“货币桥”为枢纽,数字人民币正在实践中形成一套完整的创新发展模式与价值体系。2025年10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金融街论坛

场景革命与金融突围:构建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新范式的战略价值

基于国务院场景战略与宁波保税区创新模式的融合价值分析。在国务院“场景战略”的宏大叙事下,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已超越支付工具本身,正演变为重构全球贸易结算体系的战略性基础设施。本文以宁波保税区跨境供应链管理与结算科技有限公司的创新实践为蓝本,剖析其如何通过“港口场景+数字人民币+新型易货”的深度融合,打造了一个规避美元依赖、提升供应链效率的“数字银联”式结算新范式,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数

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加速,外资增配A股趋势明朗

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数量增至913家、外资持仓市值超1500亿元、跨境ETF规模达9160亿元……一系列数据背后,是全球资本对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成效的认可。从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到深化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中国资本市场正稳步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吸引更多长期资本来华展

央行三季度绿色信贷增速17.5% 金融活水精准浇灌美丽中国建设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2025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绿色贷款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截至三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43.5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7.5%,前三季度新增6.47万亿元,成为支撑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金融引擎”。数据跃升:绿色信贷投向精准覆盖关键领域报告显示,绿色贷款增量主要聚焦三大方向: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贷款余额19.29万亿元,前三季度新

迈向“货币星系时代”:地缘变局、数字人民币与制度创新的历史性汇合

我们正站在国际货币体系演进的一个历史性拐点。旧秩序的单极格局正在松动,新秩序的多极轮廓尚未完全定型。在这一宏大叙事中,地缘经济风险的激增是催化剂,数字金融技术的突破是赋能器,而像中国宁波保税区+宁波舟山港口所探索的微观制度创新,则是通往未来的实践先声。这三者的深度交织,共同将人民币国际化推向一个以“多元共存、生态构建与底层革命”为特征的新征程,其价值与意义远超简单的货币份额之争,

资本市场开放再提速!证监会副主席李明:深化制度型开放 筑牢安全发展双防线

将锚定深化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目标,系统推出三大维度开放举措,构建“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的协同新格局。此次峰会以“驾驭变局 砥砺前行”为主题,吸引全球顶级金融机构共议开放合作新路径。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再突破李明强调,证监会已正式推出《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从准入管理、投

中国宣布调整对美关税:暂停24%加征,保留10%!

今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正式发布公告,宣布自2025年11月10日13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作出重大调整,标志着中美经贸磋商取得突破性进展。此次调整既体现了中国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决心,也为全球产业链稳定注入关键动能。核心调整内容直击根据财政部官网发布的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10号,此次调整聚焦两大核心举措:暂停24%加征关税:在原税委会公告2

中美吉隆坡磋商达成三重突破:关税与出口管制双松绑 商务部详解五大共识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30日就中美吉隆坡经贸磋商联合安排答记者问时披露,中美两国元首近期在韩国釜山会晤后,经贸团队于10月25-26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展开第五轮磋商,就海事物流、造船业301措施、关税暂停期等核心议题达成突破性共识。核心成果三大突破美方承诺取消对中国商品(含港澳)加征的10%"芬太尼关税",并将原定11月1日加征的100%关税计划无限期搁置。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

科创成长层首航!三家硬科技新锐今日登陆科创板,未盈利企业融资通道再拓宽

10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迎来历史性时刻——禾元生物、西安奕材、必贝特三家未盈利科技企业正式挂牌科创板,成为科创板科创成长层首批新注册上市公司。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科创板“1+6”改革成果正式落地,资本市场支持硬科技创新的制度包容性实现重大突破。制度革新破冰,未盈利企业上市路径畅通此次上市是今年6月证监会发布“科创板1+6”政策后,科创成长层迎来的首批新注册企业。根据《

4.36万亿增量“输血”基建!前9月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创历史新高,专项债占比超8成

财政部24日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1—9月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43615亿元,同比激增35%,创同期历史新高。其中,专项债券占比达84.5%,达36857亿元,成为稳投资、扩内需的核心引擎。这一规模相当于2024年全年GDP的3.5%,凸显财政政策“前置发力”的决心。专项债扛鼎,期限利率双优化从结构看,一般债券6758亿元(占15.5%),专项债券36857亿元

9000亿MLF“巨量补水”!央行创新操作模式释放三大信号,市场直呼“超预期”

10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于10月27日开展9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期限1年,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新机制。此次操作规模创年内新高,较本月到期7000亿元MLF实现净投放2000亿元,叠加10月已通过买断式逆回购投放的1.7万亿元中长期资金,央行本月已向市场注入超2.6万亿元流动性,稳增长政策力度显著加码。从“政策利率工具

人民币国际化再突破!全球交易量飙升至每日8170亿美元,占比达8.5%

国际清算银行(BIS)最新发布的三年一度调查报告显示,人民币全球交易量已飙升至每日8170亿美元,在全球外汇市场交易中占比升至8.5%,较2022年7%的占比大幅提升1.5个百分点,成为全球增幅最大的货币。这一数据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再迈关键一步,其作为全球第五大交易货币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与第四位英镑(占比10.2%)的差距正快速缩小。交易量跃升背后的驱动力本次

数字货币桥:构建跨境支付新纪元的技术架构与标准化创新

分布式账本技术正重塑跨境支付生态,一场从架构到制度的深层变革悄然开启。通过区块链与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项目实现了央行数字货币间的直接交互,将传统跨境支付从数天压缩至秒级,成本降低超50%。

北交所首单中长期科创债落地!5亿资金助力硬科技,利率创年内新低

标志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迈入新阶段。本期债券由银河证券牵头主承销,国泰海通联席承销,发行规模5亿元,期限5年,发行利率仅2.29%,创下今年9月以来全国同期限、同评级债券利率最低纪录。利率创新低:市场资金踊跃认购据北交所披露,本期债券吸引浦发银行、华

货币体系的十字路口:中国路径与数字金融新范式

变革时代的双重可能性当前全球货币体系正面临代币化技术与稳定币浪潮的冲击,这一变革既可能巩固现有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也可能催生全新的金融范式。中国的实践表明,技术本身并非决定性力量,制度设计与国家战略才是塑造未来格局的关键。在两级货币体系与代币化的碰撞中,中国正通过数字人民币与自主金融基础设施的构建,探索一条平衡创新与稳定的独特路径。全球数字金融竞争格局正在重塑,中国选

国开行19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撬动2.8万亿元总投资

一项旨在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的金融举措正在迅速落地,国家开发银行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在不到20天时间里已投放近1900亿元。国开行9月29日全额出资成立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限公司,并实现首批投放271.1亿元。截至10月17日,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投放1893.5亿元,预计可拉动项目总投资2.8万亿元。这一工具的设立源于2025年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

上市公司治理新规落地,紧盯“关键少数”明年初实施

上市公司治理制度迎来重要升级,新规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实施,旨在通过对董事、高管和控股股东的全链条监管,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中国证监会于10月17日修订发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本次修订针对上市公司“关键少数”——包括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实施全链条监管,致力于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这是证监会贯彻落实《国务

财政部再出重磅!2026年新增地方债限额提前下达,万亿化债新政加速落地

财政部10月17日最新宣布,将提前下达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释放万亿级化债资源精准支持重大项目与隐性债务化解,此举被视为“在发展中化债”的里程碑动作。据财政部新闻发布会披露,此轮提前下达的债务限额将重点投向三大领域:重大战略项目:优先保障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确保2026年一季度开工资金需求;存量隐性债务化解:延续“

政策协同发力,四季度经济冲刺收官

经济收官之战全面打响,宏观政策多箭齐发,旨在拉动有效投资、激活大宗消费、推进高水平开放。四季度是全年经济收官的冲刺阶段,更是政策发力的重要窗口期。当前,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宏观政策持续落地,效能不断显现。受访专家认为,全年经济实现平稳运行,预计四季度需要15万亿元左右的投资总量和13万亿元至14万亿元的消费总量。在稳投资、稳消费、稳外贸等领域,增量政策有望密集推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