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春节前后,《证券日报》记者曾走访调查位于豫北的一个县级市地产市场情况,当时业内人士反映,新开工的项目在新的一年会大大缩减,时隔一年之后记者再次走访这个县级市,新建地产项目缩减之势十分明显,而现有楼盘的销售时间也较长,时隔一年之后,许多楼盘的销售仍在继续。
除了销售期长的特征之外,促销力度缩减也十分明显,“23层以上有售,这是公寓式的住宅楼,都是40平方米至60平方米的小户型,如果是全款,可能会优惠个三到五千块钱,贷款的话没有优惠。”一个楼盘销售人员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
小户型背后的另类需求
从《证券日报》记者走访的情况可知,在这座县级市里,去库存成为主基调,和过往扎堆开新项目的状况不同的是,在一些繁华地段,新开工的项目并不多,而此前项目的销售仍在继续。而按时间来看,这些项目的销售时间需要按年算。
不过,在现售的楼盘里,小户型被销售人员大力推荐。“这个楼盘就在公园对面,地段好,小户型总价也不贵。”有销售人员指着标示为40平方米的小户型楼盘介绍。
据《证券日报》记者所知,在当地小户型的房子并不受欢迎,不过,销售人员一语道破天机:“家里有孩子上学,可以先买个总价不贵的小户型选个学校,读完了再卖掉。”
据当地人士介绍,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匀衡,“有点条件的人家都会想办法给孩子找个好学校,村子里的孩子往镇上的学校跑,镇上的孩子往县里的学校跑,教学的质量差别实在太明显,有在村子里上学的孩子就当面问老师,‘同样的课程,为什么镇上的老师让大家写试卷,你只会让我们抄写生字。’差别大到孩子都能看出来了,家长就想让孩子读个好点的学样,县里的学校也是按片划分,只好早几年就买房。”
价格原地踏步
从价格上来看,当地的地产价格并未上涨,“价格大概是每平方米2800元至3200元之间,要看户型、楼层、朝向等。”在2015年春节前后,《证券日报》记者咨询过的一个楼盘曾介绍,房子的价格是不带装修每平方米3200元,而时隔一年之后再次咨询,价格并没有变化。
对于当地的地产价格,业内人士认为,大幅变动的可能性并不高,最大的可能就是以现有的价格,慢慢销售。从购房的主力来看,除了一些有孩子的家庭,还有打算结婚的小两口。
“当地有一些区域,新结婚的人家,女方会要求在县城有一套房,这并不是刚需,只是看着别人家嫁女儿有这样的要求,会跟风提,举债买房的也不是个案,也有一些人家,结婚之后看着房子闲置,也会卖房还债。”有当地人士介绍,“除了这种‘丈母娘’房,还有一些家庭在县城购房是考虑到孩子的教育问题,因为按片划分学校的原因,许多人家会提前买好房,以备孩子入学。”
在一些房产项目的销售宣传单上,周边的优秀学校已经成为了开发商主打的卖点。
对于房产项目的配套设施,当地的在售楼盘也鲜有主动提及的,例如物业,当记者主动咨询时,销售人员会一言带过,但并不会过多介绍。根据链家网提供的二手房交易量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北京市二手房的成交量达到了自2013年3月之后的最高成交量,超过了3万套,达到32009套,环比上涨111.3%,同比上涨193.3%。
事实上,春节后到3月初一直是二手住宅成交高峰期,而网签数据会有半个月左右的滞后,因此2月后半月的交易也会在3月的网签量上体现。针对3月的具体成交情况,链家研究院表示,随着前期需求大量释放,新增客源在持续减少,“3月链家日均新增客源量环比下降26%,新增客源比房源从5.28环比回落到3.58,这一数值下降到2014年以来的最低位。卖方市场有所松动,可以预见后期购房需求将会回归理性、市场观望周期会变长,供需矛盾的缓和将会使价格上涨的空间收窄,市场交易量减少,价格上涨趋势减弱。”
新建商品住宅方面,3月网签量为6342套,环比增长97.1%,同比去年基本持平;如果扣除保障房、自住房后,纯商品住宅成交4519套,比上月增加2678套,涨幅为145.5%,同比增长73.7%。
链家研究院介绍,3月纯商品住宅呈现出改善性需求占比不断增加的特点,120平方米至200平方米的大户型成交占比上涨5个百分点,而90平方米以内的小户型成交占比下降3个百分点。此外,海淀区、丰台区新房项目再次升温,朝阳区、大兴区、通州区、房山区、密云区等外环成交比例反而下降,“3月份朝阳区共有245套新增住宅集中入市,预计该行政区4月份的新房成交量会有所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