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通胀预期越发浓厚 美债收益率涨疯 受啥影响?

拜登的第一次七国峰会!

当地时间2月19日,由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组成的七国集团举行领导人视频会议。从会后发布的声明来看,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将“多边主义”放在了最为突出的位置,这是对特朗普主义的一次矫正;二是特别提到“与中国合作(接洽)”。会前,有媒体报道称,七国集团峰会将“中国挑战”列入议程,但从声明来看,至少措辞软化了许多。德国总理默克尔也在七国集团峰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七国集团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那么,七国峰会到底经历了什么才会引来如此重大的转变?分析人士认为,国与国之前的交往利益最大。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全球大宗商品和10年期美债收益率疯涨说明通胀已经开始抬头,而此时西方各大央行还无法采取收缩的策略,美国甚至还要推出1.9万亿美元的刺激计划。如果丧失了中国产能,通胀可能会更猛(美国过去十年无通胀,其中有相当部分原因是中国提供了相对便宜的商品)。此外,中国疫苗正受到更多国家的推崇,在抗疫和经济恢复的道路上,中国缺席的影响都会很大。

七国峰会声明,最重要的居然是这件事

首先来看七国峰会声明。

声明第一段就来了一个拨乱反正。“我们,七国集团的领导人,今天开会,决心共同努力,打败COVID-19,建设得更好。我们将利用我们作为民主、开放的经济体和社会的优势和价值观,共同努力,并与其他国家一道,使2021年成为多边主义的转折点,形成一个促进我们人民和地球健康与繁荣的复苏。”这意味着,矫正特朗普主义已经成为西方共识,也是当下最重要的事。

其次,关于是新冠。这是当下任何峰会都会涉及的重要议题。声明指出,“我们将在COVID-19的健康反应方面加强合作。各地重要工作者的献身精神代表了人类最美好的一面,而疫苗的迅速发现则显示了人类聪明才智的力量。我们将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共同加强该组织,并支持其发挥领导和协调作用:加快全球疫苗开发和部署;与业界合作,提高生产能力,包括通过自愿许可证;改善信息共享,例如对新变种进行测序;促进透明和负责任的做法,以及疫苗的信心。我们重申支持获得COVID-19工具加速器(ACT-A)的所有支柱,其COVAX设施,以及负担得起和公平地获得疫苗、治疗和诊断,反映了广泛免疫作为全球公益的作用。如今,随着对ACT-A和COVAX的财政承诺增加超过40亿美元,七国集团的集体支持总额达到75亿美元。我们邀请所有伙伴,包括20国集团和国际金融机构,与我们一道,增加对A行动的支持,包括增加发展中国家通过COVAX基金获得世卫组织批准的疫苗的机会。”

“COVID-19表明,世界需要对全球卫生安全的未来风险加强防御。我们将与世卫组织、二十国集团和其他各方合作,特别是通过在罗马举行的全球卫生首脑会议,加强全球卫生和卫生安全体系,包括通过卫生筹资和快速反应机制,加强‘一个卫生’方针和全民卫生覆盖,探索全球卫生条约的潜在价值。”

接下来是经济议题。“过去一年,我们在七国集团为我们的经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持,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我们将继续支持经济保护就业,支持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的复苏。我们重申,我们支持最脆弱的国家,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并重申我们与非洲的伙伴关系,包括支持复原。我们将通过二十国集团(G20)和国际金融机构,探索一切可行的手段,包括全面透明地实施暂停偿债倡议和共同框架,加强对各国应对措施的支持。”

还谈到了气候问题和中国问题。气候问题暂且不表,关于中国的表述意味深长。声明指出,“为了支持一个公平互利的全球经济体系惠及所有人,我们将与其他国家,特别是包括中国这样的大型经济体在内的二十国集团国家进行接洽。作为领导人,我们将就解决非市场导向政策和做法的集体办法进行磋商,并将与其他国家合作解决影响所有国家的重要全球问题。(strive to reach a consensus-based solution on international taxation by mid-2021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OECD。 With the aim of suPPorting a fair and mutually beneficial global economic system for all people, we will engage with others, especially G20 countries including large economies such as China。 As Leaders, we will consult with each other on collective approaches to address non-market oriented policies and practices, and we will cooperate with others to address important global issues that impact all countries。)”

此次峰会唯一提到的一个非G7国家就是中国,而且此处措辞非常讲究,用了一个接洽( engage with),注意并不是cooperate。同时前面加了一个支持公平互利的全球经济体系作为前缀。在峰会之前,有媒体报道,“中国挑战”将成为议题之一。这意味着,在中国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合作仍是大方向。

当地时间2月19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七国集团峰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全球必须加强多边主义,七国集团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合作。默克尔认为,疫情之后的经济需要持续性的复苏,气候问题与疫情一样,都是全球性的挑战,因此世界各国需要加强多边主义,需要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这样的国际组织。默克尔强调,为了重建世界经济体系,七国集团希望加强与二十国集团,尤其是与中国的合作,七国集团将致力于此并加强交流与对话。

不过,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总统拜登于首场G7 领袖峰会演说中表示,美国和欧洲同盟国将联手对抗新冠病毒、恢复饱受冲击的全球经济,以及应对中国带来的经济挑战。

通胀预期越发浓厚,中国或不可或缺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对于通胀的反应越来越强烈。周五美股三大股指涨跌不一,道指收平,纳指微涨。FAANMG中,只有苹果(129.87, 0.16, 0.12%)微涨0.12%,其他全部收跌。受大型科技股下跌影响,本周纳指与标普指数(3906.71, -7.26, -0.19%)分别下跌1.6%和0.7%。

一些投资者认为,最近几个交易日以来,对利率和通胀上涨的悲观情绪令美股受到抑制。本周的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升至一年来的最高水平,而周五该项收益率大涨7个基点,最高升至近1.36%。

TD Ameritrade首席市场策略师JJ Kinahan表示:“我认为,本周人们已开始担心通胀前景了。短期内不成问题,但情况可能迅速发生变化。”他称,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不大可能突破2%,但人们被本周该收益率的迅猛上涨速度吓到了。

美联储一位主席近期亦表示,今年美国可能会遭遇物价压力。

然而,美国目前仍在推行1.9万亿美元的刺激方案,欧洲的水也不可能往回收。

中信证券(23.56, 1.17, 5.23%)认为,市场对于核心通胀上涨的预期主要还是来自基本面预期逻辑,从疫情角度来看,当前欧美主要经济体疫情回落,疫苗接种持续推进,全球需求修复预期有所提升。

从美国通胀的历史来看,当前美国通胀上行可能难以比拟历史周期上的大通胀时期,但由于全球已较长时间未经历通胀冲击,考虑到当前新兴市场国家股市普遍面临高估值的问题,因此全球通胀和美债收益率上行对新兴市场国家股市可能带来的冲击仍需警惕。

分析人士认为,在这种情况之下,全球若没有中国产能和中国合作,通胀可能会更加严重。美国过去十年无通胀,其中有相当部分原因是因为中国提供了相对便宜的商品。


【责任编辑:李文文】

数字人民币“双中心”战略:构建全球数字贸易金融强国新征程的核心引擎

在“十五五”规划开局之年,建设金融强国的宏伟蓝图正寻求突破性的战略支点。数字人民币作为金融科技革命的集大成者,其发展已超越支付工具升级的范畴,正通过一场深刻的体系化创新,构建起服务于国家战略的新质金融基础设施。以“双中心”架构为引擎,以“货币桥”为枢纽,数字人民币正在实践中形成一套完整的创新发展模式与价值体系。2025年10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金融街论坛

场景革命与金融突围:构建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新范式的战略价值

基于国务院场景战略与宁波保税区创新模式的融合价值分析。在国务院“场景战略”的宏大叙事下,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已超越支付工具本身,正演变为重构全球贸易结算体系的战略性基础设施。本文以宁波保税区跨境供应链管理与结算科技有限公司的创新实践为蓝本,剖析其如何通过“港口场景+数字人民币+新型易货”的深度融合,打造了一个规避美元依赖、提升供应链效率的“数字银联”式结算新范式,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数

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加速,外资增配A股趋势明朗

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数量增至913家、外资持仓市值超1500亿元、跨境ETF规模达9160亿元……一系列数据背后,是全球资本对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成效的认可。从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到深化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中国资本市场正稳步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吸引更多长期资本来华展

央行三季度绿色信贷增速17.5% 金融活水精准浇灌美丽中国建设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2025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绿色贷款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截至三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43.5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7.5%,前三季度新增6.47万亿元,成为支撑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金融引擎”。数据跃升:绿色信贷投向精准覆盖关键领域报告显示,绿色贷款增量主要聚焦三大方向: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贷款余额19.29万亿元,前三季度新

迈向“货币星系时代”:地缘变局、数字人民币与制度创新的历史性汇合

我们正站在国际货币体系演进的一个历史性拐点。旧秩序的单极格局正在松动,新秩序的多极轮廓尚未完全定型。在这一宏大叙事中,地缘经济风险的激增是催化剂,数字金融技术的突破是赋能器,而像中国宁波保税区+宁波舟山港口所探索的微观制度创新,则是通往未来的实践先声。这三者的深度交织,共同将人民币国际化推向一个以“多元共存、生态构建与底层革命”为特征的新征程,其价值与意义远超简单的货币份额之争,

资本市场开放再提速!证监会副主席李明:深化制度型开放 筑牢安全发展双防线

将锚定深化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目标,系统推出三大维度开放举措,构建“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的协同新格局。此次峰会以“驾驭变局 砥砺前行”为主题,吸引全球顶级金融机构共议开放合作新路径。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再突破李明强调,证监会已正式推出《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从准入管理、投

中国宣布调整对美关税:暂停24%加征,保留10%!

今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正式发布公告,宣布自2025年11月10日13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作出重大调整,标志着中美经贸磋商取得突破性进展。此次调整既体现了中国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决心,也为全球产业链稳定注入关键动能。核心调整内容直击根据财政部官网发布的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10号,此次调整聚焦两大核心举措:暂停24%加征关税:在原税委会公告2

中美吉隆坡磋商达成三重突破:关税与出口管制双松绑 商务部详解五大共识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30日就中美吉隆坡经贸磋商联合安排答记者问时披露,中美两国元首近期在韩国釜山会晤后,经贸团队于10月25-26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展开第五轮磋商,就海事物流、造船业301措施、关税暂停期等核心议题达成突破性共识。核心成果三大突破美方承诺取消对中国商品(含港澳)加征的10%"芬太尼关税",并将原定11月1日加征的100%关税计划无限期搁置。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

科创成长层首航!三家硬科技新锐今日登陆科创板,未盈利企业融资通道再拓宽

10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迎来历史性时刻——禾元生物、西安奕材、必贝特三家未盈利科技企业正式挂牌科创板,成为科创板科创成长层首批新注册上市公司。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科创板“1+6”改革成果正式落地,资本市场支持硬科技创新的制度包容性实现重大突破。制度革新破冰,未盈利企业上市路径畅通此次上市是今年6月证监会发布“科创板1+6”政策后,科创成长层迎来的首批新注册企业。根据《

4.36万亿增量“输血”基建!前9月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创历史新高,专项债占比超8成

财政部24日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1—9月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43615亿元,同比激增35%,创同期历史新高。其中,专项债券占比达84.5%,达36857亿元,成为稳投资、扩内需的核心引擎。这一规模相当于2024年全年GDP的3.5%,凸显财政政策“前置发力”的决心。专项债扛鼎,期限利率双优化从结构看,一般债券6758亿元(占15.5%),专项债券36857亿元

9000亿MLF“巨量补水”!央行创新操作模式释放三大信号,市场直呼“超预期”

10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于10月27日开展9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期限1年,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新机制。此次操作规模创年内新高,较本月到期7000亿元MLF实现净投放2000亿元,叠加10月已通过买断式逆回购投放的1.7万亿元中长期资金,央行本月已向市场注入超2.6万亿元流动性,稳增长政策力度显著加码。从“政策利率工具

人民币国际化再突破!全球交易量飙升至每日8170亿美元,占比达8.5%

国际清算银行(BIS)最新发布的三年一度调查报告显示,人民币全球交易量已飙升至每日8170亿美元,在全球外汇市场交易中占比升至8.5%,较2022年7%的占比大幅提升1.5个百分点,成为全球增幅最大的货币。这一数据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再迈关键一步,其作为全球第五大交易货币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与第四位英镑(占比10.2%)的差距正快速缩小。交易量跃升背后的驱动力本次

数字货币桥:构建跨境支付新纪元的技术架构与标准化创新

分布式账本技术正重塑跨境支付生态,一场从架构到制度的深层变革悄然开启。通过区块链与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项目实现了央行数字货币间的直接交互,将传统跨境支付从数天压缩至秒级,成本降低超50%。

北交所首单中长期科创债落地!5亿资金助力硬科技,利率创年内新低

标志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迈入新阶段。本期债券由银河证券牵头主承销,国泰海通联席承销,发行规模5亿元,期限5年,发行利率仅2.29%,创下今年9月以来全国同期限、同评级债券利率最低纪录。利率创新低:市场资金踊跃认购据北交所披露,本期债券吸引浦发银行、华

货币体系的十字路口:中国路径与数字金融新范式

变革时代的双重可能性当前全球货币体系正面临代币化技术与稳定币浪潮的冲击,这一变革既可能巩固现有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也可能催生全新的金融范式。中国的实践表明,技术本身并非决定性力量,制度设计与国家战略才是塑造未来格局的关键。在两级货币体系与代币化的碰撞中,中国正通过数字人民币与自主金融基础设施的构建,探索一条平衡创新与稳定的独特路径。全球数字金融竞争格局正在重塑,中国选

国开行19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撬动2.8万亿元总投资

一项旨在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的金融举措正在迅速落地,国家开发银行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在不到20天时间里已投放近1900亿元。国开行9月29日全额出资成立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限公司,并实现首批投放271.1亿元。截至10月17日,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投放1893.5亿元,预计可拉动项目总投资2.8万亿元。这一工具的设立源于2025年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

上市公司治理新规落地,紧盯“关键少数”明年初实施

上市公司治理制度迎来重要升级,新规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实施,旨在通过对董事、高管和控股股东的全链条监管,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中国证监会于10月17日修订发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本次修订针对上市公司“关键少数”——包括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实施全链条监管,致力于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这是证监会贯彻落实《国务

财政部再出重磅!2026年新增地方债限额提前下达,万亿化债新政加速落地

财政部10月17日最新宣布,将提前下达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释放万亿级化债资源精准支持重大项目与隐性债务化解,此举被视为“在发展中化债”的里程碑动作。据财政部新闻发布会披露,此轮提前下达的债务限额将重点投向三大领域:重大战略项目:优先保障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确保2026年一季度开工资金需求;存量隐性债务化解:延续“

政策协同发力,四季度经济冲刺收官

经济收官之战全面打响,宏观政策多箭齐发,旨在拉动有效投资、激活大宗消费、推进高水平开放。四季度是全年经济收官的冲刺阶段,更是政策发力的重要窗口期。当前,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宏观政策持续落地,效能不断显现。受访专家认为,全年经济实现平稳运行,预计四季度需要15万亿元左右的投资总量和13万亿元至14万亿元的消费总量。在稳投资、稳消费、稳外贸等领域,增量政策有望密集推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