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发改委发布消息称,截至4月11日,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市场原油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低于每桶40美元。根据《石油价格管理办法》,本次汽、柴油价格暂不进行调整。
至此,国内油价调整迎来“六连停”。自国家发改委1月13日发出通知,决定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设定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控下限后,截至目前,国内汽柴油零售价累计六次未作调整。
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长期搁浅而批发价格不断走低,国内成品油批发与零售环节的价差空间也继续扩大。隆众石化成品油分析师张萌介绍,截至4月12日,国内主营汽油批零价差平均在1500元/吨左右,较一个月前增加300元/吨左右。柴油批零价差普遍在1300元/吨,较一个月前增加200-400元/吨左右。
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王能表示,40美元/桶的地板价设定令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约有70元/吨的跌幅被搁浅。也就是说,国内油企有至少70元/吨的利润是在享受“地板价”的直接红利。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国际油价已站上40美元大关,业内也开始猜测下一轮成品油价会否在六连停后首次调整。
隆众石化网分析师李彦表示,即将于4月17日举行的冻产会议是本周的关注焦点,会议召开前交易商仍存做多情绪,但沙特和伊朗态度并不明朗,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当前供需面并无实质性改善,油价反弹动力并不充足。如果未来冻产会议没有突破性进展,则预计下一轮成品油调价仍可能搁浅,不排除出现“七连停”的局面。
中宇资讯分析师高承莎指出,近期多哈会议的众多消息对国际原油形成明显提振作用,但会议最终能否达成实质性效果,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市场仍然存在着众多利空消息,且并未有实质改善,虽然目前国际原油现货价格已处于40美元/桶的调价临界值附近,但下一轮调周期内,原油或仍存在回落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