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综合讯(宣一飞)随着全球贸易形势的复杂多变,中欧之间的经贸关系始终牵动着世界的目光。近期,中欧关税磋商出现了令人瞩目的新动向,欧盟方面表示可能重新审视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的“价格承诺”政策,这一转变无疑为中欧电动汽车贸易争端带来了新的希望。
欧盟态度软化,关税投票推迟
据多方消息,原定于2024年9月25日举行的欧盟贸易防御工具委员会会议,就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议题进行了推迟。这一决定背后,是欧盟内部对关税政策分歧的加剧以及来自多个成员国的反对声音。特别是西班牙和德国,这两个欧盟重要成员国近期纷纷呼吁欧盟重新考虑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计划,认为此举可能引发不必要的贸易冲突,损害双方利益。
双方密集磋商,共寻解决方案
在此背景下,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兼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进行了多轮密集磋商。双方会谈被形容为“建设性”的,双方均表达了通过友好对话解决分歧的强烈意愿,并一致同意继续推动价格承诺协议的谈判。这一积极信号表明,中欧双方正努力寻求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以避免贸易战的升级。
“价格承诺”成关键突破口
“价格承诺”作为一种贸易工具,允许出口商通过提高出口价格或控制出口数量来避免反倾销税或反补贴税。中国产业界在欧盟调查程序时限内提出了价格承诺的解决方案,但此前被欧盟委员会以未达到要求为由拒绝。然而,随着中欧双方关系的缓和,欧盟方面开始重新审视这一方案,认为其或成为解决电动汽车贸易争端的有效途径。
欧盟内部意见不一,但趋势向好
尽管欧盟内部对于是否加征关税仍存在分歧,但西班牙和德国的反对态度已经对整体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匈牙利等其他成员国也明确表示反对加征关税。这些反对声音的存在,使得欧盟在最终决策时需要更加谨慎地权衡各方利益。
中方立场坚定,呼吁对话协商
中国方面始终秉持最大诚意,努力通过对话磋商解决电动汽车贸易争端。中国商务部强调,欧盟在没有盟内产业申请的情况下发起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裁定不合规、不合理、不公正。尽管如此,中方仍愿与欧方加强合作,共同寻找符合双方利益的解决方案。同时,中方也明确表示,如果欧方执意实施不合理征税措施,中方将坚定作出必要反应,维护企业正当权益。
观点:互利共赢是唯一出路
中欧经贸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绿色转型的大背景下,中欧双方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合作不仅符合双方利益,也符合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随着欧盟重新审视“价格承诺”政策以及双方加强对话协商的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中欧将在电动汽车领域找到一条互利共赢的合作之路。这不仅有利于双方经济的发展,也将为全球贸易的稳定和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