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夏
国庆节前后,中国股市出现了一波短期振幅超过20%的上窜下跳大震荡行情。长期萎靡不振的中国股市一下子就像热油锅里泼水一样,顿时炸锅爆棚。如下图所示:

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回首中国股市,近期这种上蹿下跳的猴市行情让我不禁联想到1994年国庆节行情之后一年多的横盘震荡整理以及其后出现的长线大牛市情景。如下图所示:

国庆节前的A股你爱答不理,国庆节之后的A股你高攀不起。这种一夜情的激荡行情预示着中国股市将再一次孕育出新的大牛市,让中国股市再次走向新生。从一夜情到新生儿呱呱坠地,还需要一个十月怀胎的艰难历程。如果我们把3000点作为2004年至今二十年中国股市涨跌旗形整理的中轴线。二十年的盘整已经为中国股市再创新高做好了足够的技术准备。横有多长,竖有多高。未来中国股市,在新中国100周年庆之前实现中国上证指标超越万点大关是一个可以预期和可以管控的国家金融工程。我预计,中国股市近期还要在3000点附近进行长线横盘震荡整理,才能逐步走出慢牛向上再创新高的大牛市行情。因为中国资本市场目前还不具备快速上涨的内外因条件。
从国际财经大形势上看,中国已经具备吸引海外游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战略前提。中国股市要实现长期走牛,关键是要逐步让更多海外游资进入中国股市。看大盘走势,主要看国际游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国家财经准入政策。从西方降息之后,全球资本迫切需要寻找一个资产洼地。A股恰好已经在低位躺了很多年,是为数不多在战略上被低估的资本市场。但是,目前外资进入资本市场的通道和利好还不足以吸引大批外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目前国家出台的搞活资本市场的政策依然是在国内存量资本入场解禁上松绑。这种国内存量资本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的炒作结果就是上蹿下跳不成就横盘磨底。让各种长线技术指标为战略大牛市奠定更加诱人的技术形态。
从国内资本市场结构来看,中国的大盘指标股主要是传统产业主导的大盘股。要让中国资本市场走出万点大牛市,必须对中国的上市公司(特别是指标股上市公司)进行创新优化和并购维新。国家需要出台一系列促进上市公司创新优化、创新并购、创新重组和创新转型的财经政策,促进中国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实现从传统产业向科创优化、从国内企业向全球企业、从老旧陈杂向专精特新转轨发展。这是一个长期艰巨的金融创新工程。这里有巨大的创新溢价和套利空间有待慧眼人和斗胆人挖掘和获取。中国的上市公司掌门人和后来人需要以宋志平和中国建材作为榜样,拿出在铁公鸡和房地产领域干出基建狂魔的执着和干劲,在中国上市公司创新优化和资本市场并购再造的蓝海中兴风作浪、再起波澜。
欲速则不达。正如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经历了八年抗战的持久战一样,中国股市的万点工程也将是一个长期奋斗的持久工程。第一个阶段就是打好3000点保卫战的战略起步阶段。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只要能够在3000点附近实现横盘整理,就可以为未来的慢牛长牛做好战略准备。万点工程的第二阶段就是长期的稳步攀升的阶段。这个阶段,中国股市将通过逐步放开外资准入和加速资本市场改造让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稳步攀升。在这过程中,中国股市超过6000点后迭创新高、甚至冲上万点都将不在话下。但是这种攀升是一个需要若干年长期努力让上市公司提质增效的结果,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国外游资逐步开放的结果,是中国资本市场指标股管理不断优化的结果。
A股市场上证指数在3000点上下的剧烈震荡,真的预示着大牛市来了吗?很多专业人士都认为这一轮中国股市必将超越6000点,他们甚至期待短期内就出现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这种观点,有点类似于抗日战争爆发初期的速胜论。与那些唱衰中国股市的亡国论相比,速胜论至少更容易得到有爱国情怀的股民们的同情和支持。但是盲目乐观也容易付出底部高位被套的惨痛代价。从战略上要看到中国股市的万点大牛市前景,从战役上和战术上则要看到中国股市从3000点到10000点的曲折痛苦和磨砺艰难。
股市是一个外家、国家、庄家和炒家博弈的财经投机赌场。海外游资、国家财资、庄家巨资和散户赌资在这个巨大的财经赌场中玩财智游戏,决定股市大盘牛熊命运的主要是海外游资和国家财资。庄家和炒家只能在行业和个股的涨跌中煽风点火或火中取栗。在大盘波澜不惊的猴市行情中,选择好庄家关注的个股高抛低吸才是炒家更需要下功夫研究的必修课。未来的中国股市可能是让全球股民青睐的财经学苑,赔钱交学费在所难免。从大盘震荡的机遇来看,未来一年多时间里,跌破3000点都将是机会难得的股市黄金坑。
未来股市大盘的涨跌走势有很多黑天鹅事件和灰犀牛事件会让中国股市跌宕起伏、充满波浪。中国股市个股的炒作也将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诱人馅饼和坑人陷阱在等着自作聪明和自以为是的玩家在财经游戏中被外家、国家和转庄家请君入瓮。旁观者清,入局者迷。对于那些没有挣够财经学费和没有承担赔钱风险的人而言,奉劝他们收手最好的炒股座右铭就是:珍惜钱财,远离股市。
郭夏:号称经济学外星人,《解码经济 - 新生经济学导论》作者,“宇宙经济学”导师,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上市公司网首席顾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