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2月13日北京讯(顾国红 王研 杨惠)随着地方债发行提速、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力度加大以及科技创新投入保障等多项政策“组合拳”快速落地,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开年即展现出强劲的发力态势。这一系列举措为经济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全年经济稳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地方债发行提速:为稳增长注入“强心剂”
今年以来,地方债发行明显提速。数据显示,截至2月9日,2025年地方债已发行6976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券发行2292亿元。这一规模远超去年同期,主要得益于置换债发行和专项债自审自发试点的推进。
湖北省率先于1月13日启动2025年地方债发行工作,成功发行1012亿元,成为全国首个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省份。募集资金主要投向市政和产业园区、农林水利、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以高水平投资和项目建设稳住经济基本盘。
此外,专项债券投向领域“负面清单”管理的实施,进一步扩大了专项债的使用范围,新增了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卫生健康、养老托育等领域,为地方经济结构转型提供了更多支持。
超长期特别国债加码:支持“两重”项目与“两新”政策
财政部今年将扩大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以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和“两新”政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启动2025年第二批“两重”项目申报工作,并将银发旅游列车等重点项目作为支持重点。
超长期特别国债的资金支持力度显著增强。例如,首批810亿元资金已下达,支持地方启动以旧换新工作。春节期间,全国家电、手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66%和182%,显示出政策对消费的强劲拉动作用。
科技创新投入保障:培育新质生产力
2025年财政政策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也展现出强大力度。政府投资基金作为重要政策工具,已在多地发挥显著作用。例如,云南省政府投资基金计划在5年内带动社会资本投资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深圳市龙岗区引导基金参投子基金30只,总规模达427亿元,累计投资企业超1200家。
此外,多地通过强化资金统筹、持续增加投入、加强政策创新,推动经济向“新”力持续释放。杭州市发展改革委计划将市级财政资金的15.72%集中投向新质生产力,加大对通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的支持。
政策效果初显:为经济向好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以来,积极财政政策的靠前发力已初见成效。地方债的快速发行和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加码支持,为稳投资、促消费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同时,科技创新的投入保障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摩根大通中国经济学家朱海斌表示,今年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上还有更大的操作空间,预计去年的一些促进消费的具体政策仍会延续,范围会进一步扩大。
财政政策“组合拳”助力经济稳增长
2025年开年以来,积极财政政策的“组合拳”快速落地,展现出政府稳增长的决心与力度。地方债提速、特别国债加码、科技创新保障等多措并举,为经济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政策的持续推进,我国经济有望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