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综合讯(顾国红 王研 杨惠)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1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0%,高于市场预期的2.9%,为连续第四个月反弹;核心CPI同比上涨3.2%,同样超出预期。环比来看,1月CPI环比上涨0.5%,核心CPI环比上涨0.4%,均高于市场预期值。
这一“爆表”的通胀数据令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大幅降温。根据芝商所“美联储观察”工具,市场预计美联储3月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高达97.5%,而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仅为2.5%。交易员对美联储首次降息的押注也从9月推迟至12月。
季节性因素与供给扰动:通胀超预期的背后
年初通胀数据的反弹并非偶然。历史数据显示,企业通常在每年年初调整价格,导致第一季度通胀数据普遍偏高。瑞银财富管理指出,2023年和2024年1月的核心CPI也出现了类似增长,表明季节性因素可能是主要原因,而非通胀趋势的根本性转变。
此外,供给端的扰动也推高了通胀。例如,受禽流感影响,美国1月鸡蛋价格环比大涨15.2%,显著抬升了食品分项通胀。
二次通胀压力显现:2025年通胀或持续高企
尽管季节性因素和供给扰动是短期现象,但美国二次通胀压力已开始显现。国盛证券统计显示,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美国CPI和核心CPI的三个月环比折年率持续反弹,2025年1月分别升至4.5%和3.8%的高位。根据最新测算,2025年全年CPI同比涨幅预计在2.7%至2.9%之间,核心CPI同比涨幅则在3.0%至3.2%之间,明显高于美联储2%的政策目标。
关税政策阴云:通胀不确定性加剧
当前,美国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了通胀风险。嘉盛集团资深分析师陈杰瑞(Jerry Chen)指出,关税政策可能引发更大的通胀压力,这比已经显现的通胀回升更令人担忧。
密歇根大学的调查显示,1年期通胀预期从1月的3.3%跃升至2月的4.3%,创2023年11月以来新高;5年期通胀预期升至3.3%,为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中金公司研报认为,尽管关税的具体影响尚不确定,但其对通胀预期和消费者信心的扰动不容忽视。
美联储“骑虎难下”:降息节奏或进一步放缓
面对通胀压力,美联储可能继续保持观望。长江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于博指出,尽管美国就业市场缓慢降温,但通胀仍是主要矛盾。在通胀压力缓和之前,美联储年内降息节奏和力度放缓将是大概率事件。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副总监白雪分析称,未来几个月美国CPI通胀可能重新回归下行,但下行过程的波动性将加大。由于通胀预期抬头以及关税、移民政策的影响仍需时间评估,美联储3月降息的希望渺茫。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近期国会听证会上也强调,美联储“不急于降息”,并表示在抑制通胀上虽取得进展但尚未完全达到目标。他还指出,美联储的缩表进程可能持续更长时间,这意味着流动性收紧的压力将进一步延续。
美联储的“最后一公里”挑战
2025年,美联储的“去通胀”之路依然充满挑战。尽管季节性因素和供给扰动可能逐渐消退,但二次通胀压力和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将使通胀回落的空间受限。在此背景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将更加谨慎,降息节奏可能进一步放缓,市场需为更长时间的紧缩环境做好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