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3月11日北京讯(顾国红 王研 杨惠)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再迎重磅进展。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最新披露,第三批试点新增600亿元额度获批,累计规模已达1620亿元,覆盖8家头部险企。这一改革通过“长钱长投”机制,为资本市场注入稳定增量资金,成为落实“稳住股市楼市”政策的重要抓手。
试点扩容:三批批复1620亿,头部险企深度参与
自2023年10月首批试点启动以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持续深化。首批由中国人寿与新华保险联合出资500亿元设立鸿鹄基金,重点投向关系国计民生的龙头企业,截至2025年3月已落地投资500亿元。2025年初,第二批试点规模520亿元,覆盖太保寿险、泰康人寿等机构;3月新增第三批600亿元,人保寿险、平安人寿等5家险企加入,试点总规模攀升至1620亿元,参与机构扩至8家。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试点不仅为市场带来中长期增量资金,更壮大了机构投资者群体,强化了资本市场“稳定器”功能。
政策协同:多部委联手打通“长钱”入市堵点
为引导保险资金发挥“耐心资本”优势,2024年9月中央金融办与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升险资A股投资比例。2025年1月,六部委进一步推出《实施方案》,要求国有险企新增保费30%投入A股,并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弱化短期波动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证监会主席吴清指出,中长期资金持股市值已从14.6万亿元增至17.8万亿元,增幅达22%。政策端同步优化工具创新,如股票ETF注册效率提升至5个工作日,权益类基金规模半年增长22%至7.7万亿元,形成“投资-回报”良性循环。
市场效应:平滑波动、优化结构,鸿鹄基金成效初显
试点模式下,险资通过设立私募基金以权益法核算投资收益,缓解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波动对报表的冲击。以鸿鹄基金为例,其采用三年期考核机制,聚焦总投资收益率,投资标的包括伊利股份、陕西煤业等优质企业,持股比例分别达1.88%和0.72%。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保险资金股票投资规模达2.27万亿元,占比7.57%,同比提升28.29%。通过延长持有周期,险资投资逻辑向长期价值倾斜,有效降低市场波动率,推动上市公司结构优化。
试点深化与生态优化并进
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透露,第二批试点机制将更灵活,支持单一或联合发起设立私募基金。同时,政策端拟进一步放宽险资参与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试点,通过“险资出资+AIC管理”模式拓宽科技企业融资渠道。
业内人士分析,若险资权益占比提升1%,存量资金即可为A股带来超3000亿元增量。叠加新增保费与到期再配置,长期资金“活水”效应将持续释放。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正从“破冰”走向“深化”,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下,资本市场稳定性与韧性显著增强。随着试点规模扩大与机制创新,险资“压舱石”功能将进一步凸显,为实体经济与投资者回报注入持久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