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3月17日北京讯(顾国红 严晓娟 孔义明)去年3月15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以“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推动资本市场改革深化。一年来,围绕市值管理、信息披露、财务造假惩防等领域的政策密集落地,上市公司质量与投资价值显著提升,资本市场生态持续优化。
监管升级:财务造假打击力度空前
《意见》将财务造假列为监管重点,构建多部门联动的综合惩防体系。2024年,证监会查处财务造假案件61起,行政处罚金额同比增长12%,案均处罚达1577万元;对69名董监高实施市场禁入,7起案件按法定高限罚款,震慑效应显著。
典型案例中,东方集团因2020-2023年连续财务造假,虚增收入超百亿元,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并启动退市程序,其股票自3月18日起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风险警示。专家指出,当前造假手段日趋复杂,如利用跨境贸易虚构销售额、通过保理业务虚增债权等,倒逼监管穿透力提升。
投资者回报创新高:分红与回购双破纪录
监管层通过分红挂钩风险警示(ST)、税收优惠等机制,强化上市公司回报意识。2024年,A股市场现金分红总额达2.4万亿元,股份回购规模近1500亿元,均创历史新高。截至3月16日,121家披露年报的公司中,108家提出分红预案,占比近90%。
新“国九条”明确将突击分红纳入上市负面清单,沪深交易所对分红不达标企业实施ST。市场分析认为,此举引导资金流向高分红优质企业,形成“治理—回报—价值”良性循环。
市值管理规范化:并购与回购成核心工具
《意见》压实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主体责任,103家公司在过去一年公告中明确提及“市值管理制度”,通过并购重组、股权激励、回购增持等方式提升估值。例如,多家科技企业通过定向增发引入战略投资者,消费龙头则以高比例分红稳定市场预期。
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要求成分股公司制定专项制度,长期破净企业需披露估值提升计划。泰和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许军利强调,合规是市值管理底线,需以回报股东为核心目标。
未来方向:全链条监管与服务国家战略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指出,下一步需完善全链条监管体系,推动治理机制改革与投资者回报创新,服务产业升级。证监会主席吴清提出“健全财务造假防治长效机制”,强化科技赋能非现场监管,并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拓展跨境投融资便利化。
《意见》实施一年,资本市场“强监管”主线清晰,上市公司从“量”到“质”的转变加速。随着中长期资金入市、退市机制完善等改革落地,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根基将进一步筑牢,为实体经济注入更强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