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3月20日北京讯 ( 宣一飞 钱伟民 李小刚)中办、国办近日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八方面30条举措,全方位激发消费潜力。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等金融管理部门迅速行动,出台多项配套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消费领域信贷投放、优化服务创新,以“真金白银”助力消费回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金融与财政协同发力
《方案》明确要求强化金融支持,包括加大消费贷款投放、优化信贷结构、实施财政贴息等。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3月14日印发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围绕商品消费、服务消费和新型消费场景,量身定制金融产品,并加大对文旅、养老、健康等行业的信贷支持。央行信贷市场司负责人车士义在3月17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将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研究创设新型结构性工具,为消费重点领域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同时推动金融与财政贴息、减税降费协同发力。
中央财政同步加码,拟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及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贴息支持。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符金陵透露,贴息对象包括重点消费领域的居民贷款和企业贷款,预计撬动更大规模社会资金流入消费市场。
消费贷利率“卷”进“2”时代
数据显示,2025年2月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达万亿元,创历史同期较高水平,消费金融成为重要支撑。金融机构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消费贷利率持续下行。目前,部分银行消费贷利率已低至3%以下,部分产品甚至进入“2”字头区间,显著降低居民融资成本。
针对高校毕业生、新市民等群体,多家银行推出差异化服务,包括费用减免、灵活还款等。例如,邮储银行通过场景化营销匹配消费需求,中信证券指出,此举有望提升居民“大额敢贷”意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此外,个人消费贷款纾困政策同步落地,允许信用良好的借款人协商调整还款计划,并提供续贷支持,缓解短期资金压力。
创新消费场景:数字、绿色、智能成关键词
金融机构聚焦新型消费场景,加速产品创新。针对以旧换新、智能家电、冰雪运动等领域,多家银行推出专属信贷产品。例如,围绕绿色消费和数字消费,开发线上化、定制化金融解决方案,并通过支付便利化改造,优化老年人和外籍人士的消费体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强调,需强化数字赋能,提升服务适配性。招联金融研究员董希淼指出,金融科技的应用不仅降低了运营成本,还扩大了服务覆盖面,未来需进一步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模式,覆盖更多消费场景。
中国消费提振成全球焦点
中国全方位促消费政策引发国际媒体高度关注。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评价,《方案》直指制约消费的深层矛盾,通过“组合拳”为长期发展播下种子。法国《欧洲时报》则认为,中国正构建“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的良性循环,内需将成为经济增长的“稳定锚”。
政策持续发力,释放长期潜力
尽管当前居民贷款需求仍偏弱,但业内专家普遍认为,随着增收减负、社会保障等配套措施落地,消费潜力有望持续释放。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指出,提振消费需切实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保体系,形成“经济—金融”良性循环。
未来,央行或进一步通过降准降息等工具释放流动性,同时拓宽金融机构资金来源,支持消费贷款资产证券化,为市场注入更多“活水”。这场金融与消费的深度联动,正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书写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