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综合(周子智 王研 杨惠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推行的关税政策持续发酵,引发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升级。经济学家警告,此举可能在美国和英国经济亟需降低借贷成本之际推高通胀,加剧“特朗普衰退”风险,迫使美联储和英国央行在抑制通胀与刺激经济之间艰难平衡。
关税政策加码:通胀风险陡增
特朗普政府近期宣布对加拿大、墨西哥及中国商品分阶段加征关税,其中对墨、加商品的25%关税已于2月生效,对中国进口商品的10%关税计划于4月实施。高盛分析显示,若全部落实,美国核心PCE通胀率或跃升0.9%,远超美联储2%的目标。瑞银经济学家卡普泰恩指出,这种“渐进式”关税可能引发类似疫情和俄乌冲突的连锁效应,导致通胀峰值持续攀升,令央行政策应对更为棘手。
此外,特朗普团队拟议的“滚动征收”策略——即逐月扩大关税范围——可能进一步扭曲全球供应链。德意志银行预估,2025年美国核心PCE或突破3%,而英国作为美国重要贸易伙伴,进口成本上升或推高其国内通胀水平,加剧英央行控通胀压力。
美联储降息路径受阻:通胀与政策的博弈
美联储2024年12月会议纪要显示,官员们对通胀黏性深感忧虑,将2025年底核心PCE预期上调至2.5%,并缩减降息幅度至50个基点(原计划100个基点)。尽管市场一度期待2025年至少三次降息,但当前期货数据显示,全年可能仅有一次25基点的降息。
“新美联储通讯社”尼克·蒂米劳斯分析称,鲍威尔团队面临两难:若提前降息,可能助长通胀;若维持高利率,则加剧经济衰退风险。与2019年不同,当前企业和消费者对涨价接受度更高,关税传导效应更直接,美联储难以忽视其通胀影响。
英国经济承压:输入性通胀与政策滞后效应
英国央行同样陷入困境。美国关税导致的全球供应链成本上升已波及英国,2025年1月英国CPI同比上涨4.2%,远超2%目标。尽管英国经济增速放缓至0.3%,但输入性通胀压力迫使央行推迟原定3月的降息计划。渣打银行报告指出,若美欧贸易摩擦持续,英国2025年通胀或再升0.5个百分点,进一步压缩政策空间。
市场反应与“特朗普衰退”预警
全球资本市场波动加剧。美股道指年初至今下跌5%,金融和工业等传统防御性板块受青睐,科技股估值回调;英国富时100指数受英镑贬值提振出口企业,但消费类股票承压。债市方面,美债收益率曲线趋平,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4.5%,反映市场对长期通胀的担忧。
“特朗普衰退”一词近期频繁见诸报端。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埃里安警告,若美国通胀持续高于3%,而美联储被迫维持高利率,2025年下半年经济陷入衰退的概率将超40%。
不确定性主导政策走向
分析人士认为,美英央行政策将高度依赖数据与政治博弈。美联储1月会议已明确表态“不预设路径”,需观察3月非农和CPI数据;英国央行则可能等待5月大选结果明朗后再做调整。然而,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实施节奏仍是最大变数——若其以“谈判筹码”为由暂缓加税,市场或短暂喘息;若全面开征,全球滞胀风险恐难避免。
在这场关税与通胀的角力中,美英央行正行走于政策钢丝之上。无论是美联储的“谨慎观望”,还是英国央行的“按兵不动”,都折射出全球经济在政治不确定性下的脆弱平衡。如何避免“特朗普衰退”从预言变为现实,将成为2025年最严峻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