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3月31日北京讯 (顾国红 王研 杨惠 )财政部新闻办公室今日正式宣布,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2025年将发行首批特别国债5000亿元,专项用于支持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此举标志着我国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优化迈出关键一步,旨在进一步夯实金融体系稳定性,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此次资本补充工作严格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推进。财政部明确,特别国债的发行将通过规范的市场化机制操作,确保资金配置效率与风险可控性。分析人士指出,这一安排既体现了对市场规律的尊重,也凸显了政府强化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的决心。
核心一级资本是银行风险抵御能力的核心指标,直接影响其信贷投放能力和长期稳健经营。当前,四家国有大行虽主要监管指标处于“健康区间”,但面对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仍需进一步夯实资本基础。通过特别国债补充资本,可显著提升银行资本充足率,为其扩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中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信贷支持提供空间。
早在今年3月6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已在两会经济主题记者会上透露特别国债发行计划,强调其“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的定位。此次落地实施,不仅是对前期政策承诺的兑现,更是应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稳定国内金融体系的关键举措。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达15.1%,但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通过定向补充国有大行资本,有助于优化行业资本分布,防范系统性风险,同时为投资者创造长期稳定回报。
市场普遍认为,此次资本补充将提振银行板块信心。5000亿特别国债的注入,有望缓解银行资本压力,释放更多信贷资源。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国有大行资本实力增强后,或进一步降低实体融资成本,推动社会融资规模稳步增长。
下一步,财政部将协同银保监会等部门,持续跟踪资本使用效能,确保资金精准直达实体经济重点领域。业内人士预测,若试点成效显著,未来或扩大至更多金融机构,形成“资本补充—服务实体—风险可控”的良性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