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4月2日北京讯 (李怀亮 许修德 郑成明)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联合通报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以下简称“小微协调机制”)的最新进展。自2024年10月该机制启动以来,全国累计走访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超5000万户,授信规模突破10万亿元,无还本续贷余额近7万亿元,政策“组合拳”成效显著。
普惠贷款增速领跑,利率持续下行
截至2025年2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33.9万亿元,同比增速12.6%,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5.7个百分点。其中,信用贷款余额9.4万亿元,增速高达25.8%,占比提升至27.6%。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降至4.03%,较2024年下降0.33个百分点,创历史新低。
金融监管总局普惠金融司司长蒋平表示,小微协调机制通过“保量、提质、稳价、优结构”四维发力,推动银企精准对接。依托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各地开发线上模块,大幅提升对接效率,实现“走访-申报-授信-反馈”全流程闭环管理。
地方实践:精准滴灌破解融资梗阻
地方层面,机制落地成效亮点频现:
山东枣庄:通过“联合会诊”模式,为暂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成功发放流动资金贷款300万元;
重庆云阳:针对企业行政处罚未处理、抵押物不足等问题,专班协调快速化解障碍,5天内完成500万元信用+抵押贷款审批;
浙江:借助“产业大脑”数据,银行直接抓取产业链核心企业信息,为上下游小微企业提供线上无感授信,累计放贷1.14万亿元。
政策深化:信息共享与产品创新双轮驱动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强调,依托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已归集74项涉企信用信息,累计发放贷款37.3万亿元,其中信用贷款占比25.2%。下一步将深化“信易贷”工作,优化平台服务功能,支持金融机构开发适配民营小微特点的信贷产品。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此前提出“一增一减”策略,即增加信贷投放覆盖面、减少中间环节降成本。2024年银行业新增资金投放超30万亿元,贷款利率下降0.6个百分点,不良资产处置规模达3.8万亿元,为小微金融筑牢风险底线。
加码首贷、续贷与信用贷支持
蒋平透露,下一步将重点加大首贷、续贷及信用贷投放力度,优化贷款结构,科学定价利率,并强化信息共享机制,推动政策直达基层。同时,科技金融创新方案提出提高科技型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延长流动资金贷款期限至5年,进一步释放金融活水。
工信部专家盘和林指出,小微协调机制通过破除信息壁垒、完善担保体系,既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也为银行拓展新增长点,成为稳定宏观经济的关键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