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4月7日北京讯 ( 周子智 吕薇 严晓娟 孔义明)2025年春季,中国以三场高规格国际论坛 -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博鳌亚洲论坛和中关村论坛年会,向世界展示了经济复苏的“新”意与活力。来自全球的政商学界领袖齐聚北京、海南和杭州,围绕科技创新、绿色转型、开放合作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共同为全球经济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绘制蓝图。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凝聚全球智慧,释放发展动能

3月23日至24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在北京举行,主题为“全面释放发展动能,共促全球经济稳定增长”。作为两会后首个国家级国际论坛,其吸引了来自21国的750余位外方代表,包括苹果CEO库克、宝马董事长齐普策、辉瑞董事长艾伯乐等86位跨国企业领袖,规模创历史新高。
论坛聚焦五大核心议题:人工智能产业化、绿色供应链重构、开放政策升级、区域经济一体化及风险防控。中国宣布将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缩减至33项,扩大电信、医疗等领域开放,并承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亿美元气候融资。现场签约的15个外资项目总投资超80亿美元,涵盖氢能基地建设(沙特阿美与宝钢)、AI制药研发(阿斯利康)等领域,凸显中国市场的磁吸力。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直言“关税战没有赢家”,并宣布深化与中国科技企业合作,将生成式AI技术应用于智能驾驶;辉瑞则计划在华提交12款创新药上市申请,强化生物医药研发合作。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呼吁通过国际合作应对技术垄断与贫富分化,呼应中国“共同富裕”政策导向。
博鳌亚洲论坛:多边主义与数字治理的“东方智慧”

紧随其后,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以“重塑全球化:包容与创新的亚洲方案”为主题,探讨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治理框架。论坛首次设立“数字丝路与全球治理”分议题,提出构建多边数字化平台,推动跨境数据流动规则制定,并倡导“健康丝绸之路”深化疫苗研发与医疗基建合作。
香港菁英会主席凌俊杰在青年圆桌会上强调,青年需把握数字经济机遇,投身前沿科技领域;澳门青联监事长何嘉伦则呼吁青年参与国家发展大局,讲好“一国两制”创新实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显示,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拉动沿线国家贸易增长21.4%,为全球供应链稳定贡献关键力量。
中关村论坛:科技自立自强引领产业变革
4月初,以“未来产业与创新生态”为主题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杭州开幕。论坛聚焦量子计算、脑机接口、6G通信等前沿技术,发布《全球科技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在人工智能专利数、可再生能源投资等领域位居全球首位。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将加速量子计算产业化,推动“关键变量”转化为经济增长“最大增量”。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作为案例被多次提及,其95%的本地化率与自动驾驶技术反哺全球市场,成为跨国技术协同的典范。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指出,中国庞大的应用场景为技术迭代提供“试验田”,未来十年或诞生颠覆性创新。
全球工商界共识:中国是“稳定锚”与“创新源”

三大论坛传递出清晰信号:中国正从“世界工厂”向“创新高地”转型,并通过制度性开放为全球经济注入确定性。新开发银行数据显示,2025年亚洲绿色产业规模预计突破万亿美元,中国贡献率超30%。汇丰集团行政总裁艾桥智评价,中国营商环境改革为国际资本提供了“放长线钓大鱼”的机遇。
面对逆全球化与技术革命浪潮,全球工商界代表一致认为,唯有深化合作、拥抱变革,才能实现可持续增长。正如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外方主席博乐仁所言:“中国不仅给出了增长答案,更提供了合作范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