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4月11日北京讯 (李新民 王硕新)中国人民银行、国家体育总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四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为体育产业注入强劲金融动能。《意见》围绕16项具体措施构建"全周期+全链条"支持体系,剑指万亿级市场新蓝海,释放出政策端力推体育强国建设的积极信号。
三大核心抓手激活产业潜能
根据《意见》部署,金融支持将重点发力三大领域:
基建升级:优先保障体育场馆、冰雪运动场地、户外运动目的地等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需求,支持"体育+文旅+康养"融合项目,破解重资产投入瓶颈。
制造转型:为体育用品制造业研发、采购、运输等全环节提供供应链金融、创业担保贷款等支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和"隐形冠军"集群。
消费升级:推广数字人民币体育消费券,联合打造"体育+商业"主题场景,拓展健身、观赛、培训等全生命周期消费空间,年内试点城市有望突破50个。
创新工具矩阵破解融资难题
《意见》首次提出构建"债权+股权+保险+租赁"四维金融网络:
债市突破:支持体育企业发行长期限公司债,专项用于大型场馆建设,并配套增信工具降低融资成本。
股权突围:借力注册制改革,开辟体育企业上市绿色通道,鼓励私募股权机构聚焦新兴业态。
保险护航:创新体育赛事险、运动员职业险等险种,建立"风险补偿+资信服务"双保障。
租赁赋能:开发体育设备专业融资租赁产品,支持企业设备更新与资产盘活。
战略纵深布局彰显三大亮点
政策设计凸显三大前瞻性维度:
内外联动:支持优势企业"走出去",优化外汇业务流程,培育国际竞争力品牌。
数字驱动:推广数字人民币应用,试点地区将覆盖长三角、大湾区等体育产业带。
协同机制:建立跨部门政策联席会议制度,强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协同发力,年内将推动10个以上省市设立体育发展专项资金。
万亿市场风口已现
数据显示,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已突破3.5万亿元,但金融渗透率不足5%。《意见》实施后,预计到2027年:
体育消费信贷规模将突破8000亿元
债券融资项目年增超30%
职业体育俱乐部资产证券化率提升40%
"政策工具箱的打开,将直接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热情。"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表示,随着金融支持深化,体育产业有望成为消费升级新引擎。
此次《意见》的出台,标志着金融支持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作战",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装上了金融"涡轮"。随着政策落地加速,体育产业链有望迎来价值重估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