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4月22日北京讯(顾国红 王研 杨惠)面对4月以来外部冲击引发的金融市场动荡,我国迅速打出稳股市政策“组合拳”,从中央汇金公司、社保基金到险资机构、公募基金、上市公司等中长期资金积极入市,政策协同与市场韧性共同发力,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显著提升。
多部门联动织密“安全网”
为应对市场波动,多部门联合推出稳市“组合拳”,形成立体化政策支撑:
央行护航:明确必要时通过再贷款向中央汇金提供充足资金支持,构建“政策工具—资金渠道—市场操作”闭环。
汇金“托底”:中央汇金公司首次明确类“平准基金”定位,重仓ETF基金,过去两周资金净流入超2000亿元,释放强烈稳市信号。
社保“加仓”: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表示坚定看好中国市场,近期主动增持国内股票,持续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央企“护盘”:中国诚通、中国国新等央企宣布拟使用千亿级资金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及ETF,真金白银稳定市场预期。
长钱“压舱石”效应凸显
中长期资金加速流入,成为市场“稳定器”:
险资“松绑”:保险资金权益配置比例上限优化,第二批长期股票投资试点扩容至8家险企,试点规模累计达1620亿元。
公募“扩量”:监管部门要求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全面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推动“长钱长投”。
外资“回流”:A股估值优势叠加政策红利,吸引全球避险资金流入,宽基指数ETF成交量增加,全市场ETF规模突破4万亿元。
制度“护城河”持续加固
监管部门多措并举优化市场生态:
并购重组提质: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加速劣质企业出清,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购。
退市机制优化:强化控股股东减持穿透式监管,探索资本利得税差异化征收,引导长期投资。
稳市工具创新:央行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工具,开展两次操作金额超1000亿元;证监会推动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增量扩面,494家上市公司披露贷款计划,金额上限合计1065.79亿元。
韧性“成绩单”全球亮眼
政策“组合拳”效果初显,A股市场企稳回升:
指数表现:4月8日至15日,上证指数累计上涨5.52%,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上涨5.27%、6.82%;北证50指数反弹强劲,累计涨幅达25.10%。
全球对比:A股市场振幅全球最小,运行最平稳,彰显政策协同与资金“托底”的双重效能。
经济支撑: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制造业PMI回升至50.5%,中小企业发展指数连续两季度增长,为市场稳定提供坚实基本面。
“此次稳市政策不仅是应对短期波动的应急措施,更是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战略举措。”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政策工具从“被动干预”转向“主动管理”,标志着稳市机制进入新阶段。随着长周期考核机制落地,中长期资金将持续优化市场结构,降低短期波动,推动A股市场向“慢牛”格局演进。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经济基本面稳步向好,资本市场有望在“稳”与“改”的平衡中,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