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4月24日上海讯(顾国红 王研 杨惠)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外汇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近日联合印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推出18项重点举措,旨在通过制度型开放与功能型建设“双轮驱动”,提升跨境资金流动效率、降低企业贸易成本,为“一带一路”建设和企业全球化布局提供更强金融支持。
直击痛点:构建“全生命周期+全要素”服务体系
《行动方案》聚焦跨境结算、汇率避险、融资服务、保险保障及综合金融服务五大领域,系统性破解企业跨境投融资中面临的资金调配难、风险防控弱、工具单一等问题。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石琳指出,该方案以“全生命周期+全要素”支持体系为核心,为绿色基建、高端装备制造等“走出去”项目提供全链条保障。
跨境结算效率升级:CIPS覆盖全球185国,区块链技术赋能
在跨境结算领域,《行动方案》明确优化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管理,延长重点企业全球资金调拨服务时间,并推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功能升级。截至2024年末,CIPS已覆盖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直接和间接参与者达1629家,未来将通过区块链技术应用进一步提升跨境清算效率。
此外,上海自贸区自由贸易账户(FT账户)功能进一步拓展,支持优质企业实现无延迟跨境收付,并允许非居民外币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为跨境电商等提供国际接轨的结算服务。
汇率避险成本降低:期权产品扩容,财政补贴护航
针对企业外汇风险管理难题,《行动方案》鼓励银行开发美式期权、亚式期权等衍生工具,并依托上海市融资担保中心推出汇率避险专项担保产品,由财政补贴担保费,降低中小微企业避险成本。外汇交易中心“银企平台”也将扩容,吸引更多银行直接报价,提升服务透明度。
融资服务创新:银团贷款试点、供应链金融上链
融资领域亮点频出。跨境银团贷款中心:支持试点银行在沪设立银团贷款中心,优化外债登记流程,满足企业“走出去”大额融资需求;区块链供应链金融:通过订单、物流等数据上链,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银行可基于碳足迹数据提供差异化信贷,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 并购贷款突破:允许上海自贸区为“走出去”企业提供非居民并购贷款,最高可覆盖交易价款的80%,期限达10年。
保险保障加码:护航国产高端装备“出海”
《行动方案》强化对国产商用飞机、新能源汽车、大型成套设备等出口的保险支持,推动成立“保险共同体”以应对特殊风险。同时,上海航运保险协会将制定国际通行的承保与理赔标准,助力“绿色航运金融”规则输出。
战略价值:人民币国际化与上海枢纽地位双提升
《行动方案》特别强调“本币优先”,鼓励国有企业带动产业链使用人民币结算。2024年上海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29.8万亿元,占全国47%,未来将依托“丝路电商”等场景进一步提升比重。
上海自贸区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表示,该方案既回应了企业全球化需求,又通过风险防控机制增强了金融体系韧性,为全国复制推广提供“上海经验”。
展望未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指出,上海将探索更高水平跨境资金自由收付,并筹建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目标建成全球绿色资本配置与金融创新的核心枢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