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综合(褚新兵 雨蝶)当地时间13日晚,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法国电视一台特别节目中发表重磅言论,直言“欧洲若始终依赖美国将是不负责任的”,并强调欧洲需在未来5至10年内实现战略自主,否则将面临地缘政治风险升级的困境。此番表态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被视为欧洲“觉醒时刻”的又一次宣言。
核心观点:欧洲必须成为独立“力量”

马克龙指出,欧洲战后以和平为目标推动一体化,建立了繁荣的共同市场,但如今已进入“地缘政治觉醒的关键期”。他警告称,若欧洲无法自我组织并减少对美依赖,将难以应对未来的全球挑战。美国当前政策,包括关税措施和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已表明“欧洲不再是美国的优先利益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马克龙首次公开提出法国愿与其他欧洲国家讨论“部署法国核武器”的可能性。作为欧盟唯一拥核国家,法国此举被解读为增强欧洲防务自主的重要信号。
经济与科技:摆脱“附庸”地位的双重路径
马克龙批评美国关税政策损害全球经济,并呼吁欧盟采取更强硬的反制措施。此前,他曾在2025年4月敦促欧盟企业暂停对美投资,并提议动用“反胁迫工具”反击美国数字服务与金融霸权,矛头直指谷歌、苹果等科技巨头。
与此同时,欧盟近期通过的《芯片法案》为战略自主注入新动力。该法案计划到2030年投入超千亿欧元公共资金,将欧盟芯片全球市场份额从10%提升至20%,以减少对美技术依赖。
乌克兰危机:平衡支持与停火诉求

在俄乌问题上,马克龙重申支持乌克兰的立场,但强调需避免冲突升级,呼吁尽快停火。他坦言,乌克兰“没有能力”恢复2014年危机前的边界,暗示领土问题或需通过谈判解决。若俄罗斯拒绝停火,欧盟将与美国联合实施新制裁,但马克龙同时强调欧洲需掌握主导权,而非被动跟随美国政策。
欧洲内部的分歧与共识
马克龙的呼吁得到部分国家响应。匈牙利高官近期发文支持减少对美依赖,并提出建立欧洲常备军、强化能源自主等五大建议。然而,德国等国家在武器采购上仍倾向美国,如2022年选择美以技术建设“欧洲天盾”系统,引发法方不满。
欧洲自主之路仍存挑战
分析人士认为,马克龙的言论延续其“战略自主”一贯主张,但实现难度巨大。一方面,欧盟内部利益分歧、技术差距及对美传统依赖短期内难以消除;另一方面,美国不会轻易放弃对欧洲的影响力。不过,俄乌冲突、中美竞争加剧等外部压力,正推动欧洲加速觉醒。若欧盟能协调一致,或将在防务、科技、金融等领域逐步构建独立生态。
马克龙的最新表态,既是欧洲地缘焦虑的缩影,也是寻求多极化世界的宣言。随着美国战略重心转移和全球秩序重构,欧洲能否抓住“觉醒时刻”,将决定其未来在国际舞台的角色——是继续充当“附庸”,还是真正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答案或许在未来5到10年内揭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