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6月23日香港讯(周子智 严晓娟 孔义明)跨境支付成本降低90%、结算时间从天缩短至秒级,一场由互联网巨头主导的数字货币革命,正在香港悄然上演。

2025年6月,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在一场内部会议中描绘了雄心勃勃的蓝图:“我们的目标是让全球跨境支付成本降低90%,效率提高到10秒之内。”这一承诺的底气来自京东在全球稳定币牌照上的布局。

与此同时,蚂蚁集团双线出击——蚂蚁国际与蚂蚁数科同时宣布申请香港稳定币牌照,前者聚焦全球支付网络,后者瞄准区块链与实体资产的连接。蚂蚁国际宣称将把“AI、区块链和稳定币创新投入真实可靠的大规模应用”。
随着8月1日香港《稳定币条例》正式生效日的临近,一场围绕数字货币未来的争夺战已经打响。
监管里程碑,香港的破局时刻
2025年6月6日,香港特区政府在宪报刊登公告,正式确认《稳定币条例》将于8月1日实施。这一亚洲首部针对法币挂钩稳定币的全面监管法规,标志着香港向“数字金融枢纽”转型的关键一步。

条例的三大监管支柱构建了全新的市场规则:
牌照准入严控:仅限香港注册公司或持牌银行申请,非银行机构需满足2500万港元最低股本要求,并通过技术安全审计。
储备资产刚性约束:要求100%由高流动性、低风险资产支持,严格隔离管理。港元稳定币需完全由港元资产支撑。
域外管辖创新:即使发行主体在境外,只要锚定港元或向香港公众营销,即受条例约束,违规者最高面临7年监禁及500万港元罚款。
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指出,条例通过“相同活动、相同风险、相同监管”原则 ,解决储备资产不透明、赎回机制缺失及反洗钱漏洞等行业痛点。
香港金管局已就制度的详细监管要求展开咨询,包括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相关条文。
巨头抢滩,双雄逐鹿香江
在监管框架明晰后,中国两大科技巨头迅速展开战略布局。
京东的跨境支付野心:作为首批入选香港金管局“稳定币发行人沙盒”的机构,京东币链科技已进入沙盒测试第二阶段。
测试场景覆盖跨境支付、投资交易和零售支付三大领域。京东工作人员透露:“我们已完成内部场景基础功能测试,并邀请多家伙伴参与测试。”
刘强东的规划更为宏大——京东希望在全球主要货币国家申请稳定币牌照,构建覆盖全球企业汇兑的网络。一旦实现,目前需要2-4天的企业汇款流程将被压缩到10秒内,成本直降九成。
蚂蚁集团的双线战略:蚂蚁集团采取“双主体”策略分兵突进。蚂蚁国际聚焦全球财资管理,计划在条例生效后立即提交牌照申请,将稳定币嵌入Alipay+、WorldFirst等支付体系。
蚂蚁数科则从产业技术切入,已与监管进行多轮沟通,并将香港列为全球总部。其参与的新能源资产RWA融资案例已入选金管局沙盒,探索充电桩、储能设备等实体资产的链上交易。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共同主席于佳宁分析指出:“蚂蚁的分拆策略既分散监管风险,又扩大技术协同效应。蚂蚁国际的商户网络与蚂蚁数科的链上资产能力结合,可覆盖从支付到资产流通的全链条。”
四方势力,千亿赛道混战
除京东与蚂蚁外,稳定币赛道已涌入多方重量级玩家:
圆币创新:由前金管局总裁陈德霖创办,集结众安数字资产、HashKey及顶级风投Dragonfly的 “币圈全明星”阵容。其港元稳定币计划覆盖币币交易、跨境支付与资产代币化三大场景。
传统金融联盟:渣打银行(香港)与安拟集团(Animoca Brands)、香港电讯组成的联合体。渣打提供合规背书,Animoca贡献Web3生态资源,李泽楷旗下的香港电讯则提供支付通道。
跨境支付新锐:连连数字已成立专责团队探讨牌照申请。旗下公司持有香港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牌照,可能产生协同效应。小商品城旗下 “义支付”也表态将评估申请牌照,服务其全球小商品贸易场景。
香港稳定币赛道主要参与方比较
| 参与方 | 核心优势 | 目标场景 | 合作伙伴 |
| 京东币链 | 电商生态、物流网络 | 跨境B2B支付、零售支付 | 天星银行、合规交易所 |
| 蚂蚁集团 | 全球支付网络、技术能力 | 全球财资管理、RWA资产交易 | 德意志银行、朗新集团 |
| 圆币创新 | 币圈资源、交易所链接 | 币币交易、资产代币化 | HashKey、众安银行 |
| 传统金融联盟 | 银行背书、通信基础设施 | Web3生态支付、NFT交易 | 渣打银行、香港电讯 |
分析师预计,香港稳定币最终发行人或达10家左右,当前除已现身的四方势力,更多资本正在观望。
场景革命,从跨境支付到RWA
稳定币的魅力在于其能够解决传统金融体系的痛点,催生全新商业模式:
跨境支付效率跃升:传统SWIFT体系下跨境支付需3-5天,手续费高达3%-5%。而稳定币凭借“支付即结算”特性,可实现24小时实时结算,大幅降低汇兑成本。香港金管局测算,若大湾区企业广泛采用港元稳定币结算,年跨境交易量可突破10万亿港元。
现实世界资产通证化(RWA):稳定币作为连接传统金融与链上资产的桥梁,正在激活万亿级RWA市场。
蚂蚁数科与朗新集团合作的“充电桩收益权代币化”项目,通过稳定币完成1亿元资产拆分,年化流动性提升300%。中信建投证券预测,2030年RWA市场规模有望飙升至16万亿美元。
传统金融数字化:港元稳定币或与数字人民币形成互补,推动供应链金融及零售支付创新。香港地铁、领展房产基金等机构正测试用稳定币支付租金和票务,预计2026年稳定币支付场景将覆盖香港30%的零售终端。
挑战犹存,合规与平衡的艺术

尽管前景广阔,稳定币的发展仍面临多重考验:
监管协调困境:美国《GENIUS法案》与欧盟MiCA法案对非本地稳定币设置准入壁垒,香港需在维护金融稳定与避免监管套利间寻求平衡。中国内地对私人发行的、锚定法币的 “稳定币”持明确禁止态度,尤其是涉及人民币计价、面向公众零售支付等。
技术安全风险: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快速发展可能使监管框架滞后。2024年Curve Finance被黑事件导致6亿美元损失,安全仍是悬顶之剑。条例要求发行人具备抵御网络攻击的能力,系统需通过安全审计。
市场认知差距:条例生效首月,港股稳定币概念股波动率达35%,凸显市场非理性。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肖飒指出:“如何确保不触碰‘非法集资’‘非法经营支付业务’等红线,是核心难题。”
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强调,条例旨在“创造有利条件,支持稳定币生态健康、负责任发展” 。随着全球去美元化趋势加剧,香港可能通过港元稳定币及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在数字货币领域抢占先机。
数字货币的浪潮拍打着传统金融的堤岸。京东物流的100多个海外仓、蚂蚁的Alipay+全球网络,都在等待稳定币这把新钥匙。
渣打银行与Animoca Brands的跨界组合,圆币创新背后的币圈全明星阵容,预示着金融与技术的边界正在消融。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看得更远:“发行稳定币也可能推动机构自身探索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商业模式,如数字金融和跨境服务等,进一步打开业务增长空间。”
当8月1日的钟声敲响,香港不仅开启了一个新监管时代,更点燃了重塑全球金融体系的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