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时评

斯蒂芬·米兰的经济愿景:一场“国防驱动”的再工业化实验


作者:柏文喜



美国经济政策的风向标正再次指向熟悉的坐标——高关税、低监管和大规模国防支出。这一次的操盘者,是特朗普提名的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CEA)主席斯蒂芬·米兰(Stephen Miran)。这位哈佛经济学博士、前财政部高级顾问,以“国防驱动型再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蓝图,不仅是对拜登政府产业政策的全面否定,更是一场试图重塑全球供应链和美国经济结构的激进实验。




一、政策内核:从“补贴依赖”到“国防驱动”的逻辑颠覆




米兰的经济愿景以对“拜登经济学”的批判为起点。他认为,拜登政府通过《芯片法案》《通胀削减法案》等补贴特定产业的模式,本质上是“脆弱的再工业化”——依赖政府补贴的行业一旦失去资金支持,将面临产能过剩和去工业化风险。例如,电动汽车补贴虽短期内刺激需求,但2023年二手电动车价格暴跌32%,暴露了市场真实需求的疲软。




与此相反,米兰提出“国防驱动型产业政策”,主张通过国防采购需求拉动工业复苏。其核心逻辑在于:国家安全需求是“永不消失的市场”,军方对武器、基础设施和技术的确定性需求,能够为供应链本土化提供稳定支撑。这种模式借鉴了冷战时期军工复合体的经验,强调国防支出对技术研发的溢出效应,例如半导体和人工智能的军民两用属性。




为实现这一目标,米兰的政策工具箱包含三大支柱:




1. 供给侧松绑:简化环境、劳动和产品法规,降低企业合规成本。例如,主张取消《基础设施法案》中强制汽车加装自动熄火装置的规定,以减少制造商负担。


2. 关税壁垒重构:对战略竞争对手加征关税,收紧“购买美国货”条款,迫使供应链回流。这与特朗普此前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逻辑一脉相承。


3. 国防需求牵引:将国防采购预算与本土化生产绑定,例如要求武器制造商80%的零部件必须来自美国供应商,以此倒逼工业基础重建。




二、历史镜鉴:经济民族主义的复兴与风险




米兰的政策框架带有鲜明的19世纪“美国体系”色彩——即通过高关税保护幼稚产业、政府主导基础设施投资(如铁路和运河)实现工业化。这种模式曾在19世纪末助力美国超越英国成为制造业霸主,但其现代适用性面临三重挑战:




首先,全球化供应链的不可逆性。当前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程度远超历史任何时期:半导体产能仅占全球12%,锂电池产能不足5%。即使通过关税迫使苹果等企业将组装环节迁回美国,也难以重建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三星推迟在美建厂计划,正是由于本土化生产导致成本激增29%。




其次,国防驱动的经济扭曲风险。冷战时期,美国国防支出占GDP比例曾高达14%,催生了硅谷的半导体产业和互联网技术。但如今,美国国防开支已占全球39%,过度依赖军事需求可能导致资源错配。例如,F-35战机的研发耗资1.7万亿美元,相当于特斯拉市值的3倍,但其技术外溢效应远不及民用科技革命。




最后,监管松绑的隐性成本。米兰主张的放松环境法规可能重演1980年代“去工业化”悲剧:当时美国钢铁业在环保标准降低后短暂复苏,但十年内仍因技术落后被日本超越。更严峻的是,若削减劳动保护法规,可能加剧贫富分化——当前美国最富1%人群已掌握38%的财富,这一比例在监管更宽松的19世纪末“镀金时代”也曾出现。




三、现实悖论:经济愿景与结构性矛盾的冲突




米兰的蓝图面临美国经济深层结构的掣肘:




1. 债务悬崖下的财政不可持续性




美国国债规模已突破27万亿美元,2023年净融资缺口达2.4万亿美元。大规模国防支出(2024年达8860亿美元)与减税政策并行,可能使财政赤字进一步恶化。前财长顾问米兰本人曾警告:和平时期维持近2万亿美元赤字将冲击债券市场,但其当前政策反而加剧了这一趋势。




2.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错配




美国制造业岗位空缺率高达5%,但米兰推崇的放松移民政策(吸引高技术人才)与工会力量的削弱(降低劳动力成本)存在矛盾。硅谷银行破产后,货币基金收益率攀升导致银行存款流失,已迫使银行缩减工商业贷款——这正是中小企业赖以生存的血液。




3. 全球化退潮的反噬效应




高关税政策看似保护本土产业,实则可能引发连锁反应。2018年中美贸易战导致美国农业出口下降32%,农民破产潮加剧。若米兰延续对华强硬路线,中国在稀土、光伏等关键领域的反制将使美国绿色转型受挫。




四、未来图景:经济重构还是危机序章?




米兰的经济实验可能导向两种结局:




乐观情景:国防需求成功激活产业链。通过《国防生产法》强制技术转移,五角大楼成为“超级创新孵化器”,例如SpaceX的星链技术军民融合,带动低轨卫星产业链崛起。同时,关税壁垒迫使跨国企业本土化,如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带动半导体集群复苏。若年均GDP增速维持3%,到2030年可新增500万个制造业岗位。




悲观情景:政策失衡引发系统性危机。放松金融监管重蹈2008年覆辙,国防支出挤占社会投资,各州医疗教育预算削减触发社会动荡。更危险的是,供应链本土化推高通胀,美联储被迫维持高利率,最终导致企业债违约潮——当前美国企业债规模已超10万亿美元,利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年偿债成本增加1000亿美元。




结语:在效率与安全的钢丝上行走




斯蒂芬·米兰的经济愿景,本质是在全球化退潮与大国竞争背景下,试图以“安全优先”重构经济逻辑。这种转向反映了美国精英层对自由市场主义的深刻反思,但其激进政策犹如一场高风险手术:成功则重振工业霸权,失败则加速帝国衰落。




历史经验表明,单一驱动模式难以持久。19世纪的关税保护催生了垄断巨头,20世纪的军工复合体埋下财政赤字隐患。米兰若想避免重蹈覆辙,必须在国家安全与经济效率、企业利益与社会公平之间找到更精细的平衡点。否则,这场再工业化实验,或将成为美国经济霸权的最后一搏。

作者介绍




柏文喜,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网特约评论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聘导师。毕业于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学硕士。四次获得中国政府省部级学术奖励。



【责任编辑:李文闻】

预制菜无罪,隐瞒有罪:从西贝风波看餐饮透明化的生死战

当消费者怀着对 "锅气" 的期待,支付溢价享用餐厅美食时,却在不经意间发现餐盘里的竟是加热后的预制菜 —— 这种认知错位引发的愤怒,正是近期罗永浩与西贝贾国龙预制菜风波的核心。西贝短短数日营业额暴跌数百万的惨烈代价,与其说是预制菜的口碑危机,不如说是一场因知情权缺失引发的信任崩塌。在预制菜产业规模即将突破 6000 亿元的今天,这场风波撕开的不仅是某个品牌的经营漏洞,更是整个餐饮行业工

郭新生:从土地财政到云端财政的“钱袋子革命”

如果把中国城市的发展比作一场漫长的“闯关升级”,那么土地财政一定是早期最给力的“补给包”。它用土地的价值撑起了高楼、修通了道路,让一个个小城长成了繁华都市。可如今,随着“土地补给包”的能量逐渐减弱,一场新的变革正在发生:以数据为核心的“云端财政”正接过接力棒,用数字的力量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这场从“脚下土地”到“云端数据”的升华,不仅改变着地方政府的“钱袋子”来源,更重塑着城市智理的城建经济脑逻

警惕“禁酒令”中的 “一刀切” 懒政

随着多地对违规吃喝问题整治力度的加大,“禁酒令” 成为社会关注焦点。毋庸置疑,整治违规吃喝,对净化政治生态、遏制腐败滋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是正风肃纪的必要之举。但在部分地区,“禁酒令”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刀切”现象,这不仅偏离了政策初衷,更暴露出一种懒政思维,亟待引起重视。在某些地方,禁酒范围被无限扩大,不仅工作日严禁饮酒,就连周末、节假日,只要是公职人员参与的聚餐,也

智能驾驶不达标,谁在裸泳,监管又该担何责

许多所谓的智能驾驶技术其实并不达标,在光鲜亮丽的宣传背后,到底谁在裸泳?而监管部门又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呢?近日,懂车帝与央视新闻联合推出大型科普类节目《懂车智炼场》。该节目选取市面热门车型,对智能驾驶系统进行实测,模拟了15类现实中极易造成事故但出现频率较低的

法治之上:民营经济的“生态系统”再造

《民营经济促进法》为民营企业筑牢了权利根基,但要让这片沃土真正生机勃发,还需一场系统性的生态革命。今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这部首次将“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法律的基础性立法,以26处“平等”“公平”“同等”的表述,宣告了对民营经济的制度性保障。法律甫一落地,各地便涌现积极回应:甘肃武威市梳理4981项行政执法事项并公开涉企检查清单,重庆巴南区半年新增民营经营主体

45万“蛤蟆汤罚单”:执法当在规则内审慎而行

山东临沂兰山区一家餐馆因发布“蛤蟆汤”菜品视频被拟罚45万元一事引发热议。此事如同一颗投入舆论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让人们不禁思考,这究竟是“权力的任性”,还是店主“罪有应得”?

云南楚雄州:传统火把节赋能,以文化之炬照亮高质量发展之路

彝族火把节,作为云南省楚雄州最具辨识度的文化符号,早已超越了传统节庆的范畴,成为驱动区域发展的精神火炬与实践引擎。在新时代背景下,楚雄州以火把节为文化锚点,将民族文化传承与政治引领、产业升级、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以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路,彰显了边疆民族地区在党的领导下实现共同繁荣的政治智慧与实践担当。火把节的赋能,首先体现在对政治引领与民族团结的凝聚作用上

南博会--区域合作的璀璨明珠与发展新引擎

自2013年首届中国-南亚博览会盛大启幕,这一盛会已历经十余年的砥砺前行,成功举办了八届,如今正以愈发蓬勃的姿态迈向第九届。在这一历程中,南博会宛如一颗在区域合作天空中愈发璀璨的明珠,持续散发着耀眼光芒,成为中国与南亚乃至世界各国深化交流、携手共进的关键纽带与核心平台。回顾往昔,首届南博会便以高规格、大规模、多活动、浓特色吸引众多南亚国家踊跃参与,为中

广纳民智,共绘云南 “十五五” 新蓝图

在彩云之南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发展的浪潮正澎湃涌动。2025年6月10日,云南省“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公告,开展“我为云南‘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公开征集意见建议活动,这一举措如同一座沟通政府与民众的桥梁,开启了云南未来发展新征程的重要篇章。

彝村崛起:二十载搬迁路铸就康养振兴样本

当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紫溪彝村村民在家门刻下“二十载两搬迁越搬越好、一辈子跟党走无怨无悔”的对联时,这句朴素心声已然成为乡村振兴的最强注脚。这个历经两次搬迁的移民村,以令人惊叹的实践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发展新路径:从移民安置的阵痛中涅槃,在党建引领下完成文化、产业与生态的深度交响,奏响了农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的时代强音。

县域经济的云南实践:从“一县一业”到“万流入海”的跃升密码

云南县域经济的崛起,始于对“一县一业”战略的深刻实践。省委、省政府将112个县(市)精准划分为农业、工业、文旅、口岸四类,如同绘制产业版图的“北斗导航”:澜沧县依托景迈山古茶林,构建“林茶共生”的生态经济体系,2024年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5.17亿元,非遗工坊带动就业超千人

红色铸魂 党建聚力 - 云南水电水利移民搬迁安置的“民心答卷”

在云南这片红色热土上,大中型水电水利工程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场传承红色基因、激活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近年来,云南省将红色文化与党建引领深度融合,探索出“精神引领+组织赋能”的双轮驱动模式,书写了“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振兴篇章。红色文化铸魂:从“故土难离”到“主动融入”云南

行人未保持安全距离引发的思考:法律的温度与公共空间的文明刻度

昨天,青岛“行人未保持安全距离”典型案例在网上疯传,引来无数人围观。近年来,三句颇具争议的法律话语——“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他打你你为什么要还手”“行人未保持安全距离”——屡屡刺痛公众神经。这些话语背后,折射出法律实践与社会伦理的深层张力,也考验着司法裁判能否在规则刚性与人性温度之间找到平衡点。一、彭宇案的启示:法律不能成为道德

宋海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表现的城市发展新路径

在全国两会的重要时刻,政府工作报告犹如一座灯塔,为城市发展照亮前行的道路。深入研读报告中关于城市发展的内容,深感其对城市未来走向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从中也探寻到了城市发展的新路径与新机遇。

全国人大代表董文琴:守好生态“含绿量” 提升发展“含金量”

“伊春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接近市域总面积的一半,森林蓄积量年均净增1000万立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多。”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伊春市委书记董文琴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伊春在全省率先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忠诚实践地,守绿换金、添绿增金、点绿成金、借绿生金,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第一观察丨这场民营企业座谈会释放重要信号

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体现出对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关怀和重视,释放了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信号。信号一: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不能变,也不会变“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将一以贯之坚持和落实,不能变,也不会变。”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一路风雨一路歌。40多年来,伴随着改革

AI人才需求攀升,映射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与就业新空间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AI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井喷式增长。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进步,更在“人工智能+千行百业”的浪潮下,为众多传统行业催生了新需求,开辟了广阔的就业新空间。据多家招聘平台最新数据显示,AI技术岗位在就业市场上呈现出“量价齐升”的态势。以智联招聘为例,2025年春招首周,人工智能行业求职人数同比增速高达33.4%,位居各行业之首。其中,人工

各地“两会” | 黑龙江省人大代表李万春:重拳出击,全方位保障冰雪经济健康发展

1月14日,出席黑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黑龙江省人大代表、海南省哈尔滨商会党支部副书记李万春,在接受中国经济新闻联播采访时表示,黑龙江省凭借其丰富的冰雪资源,在多个领域打造出了丰硕的冰雪经济成果,冰雪旅游持续火爆,冰雪经济不断升温,“冷资源”转化为“热经济”正在成为东北振兴的新亮点。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