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时评

以“3815”战略为引领,云南水利水电移民搬迁安置走上共同富裕快车道

(通讯员曲乐 评论员申从亮)云南省近年来依托省委省政府提出的“3815”战略发展目标,结合云南省搬迁安置办公室“123456”后期扶持工作思路,聚焦“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核心目标,在大中型水利水电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实现了从被动安置到主动发展、从单一补偿到多维振兴的转型突破。这一实践不仅为全国移民工作提供了创新样本,更通过楚雄、曲靖、文山、德宏等地的典型案例,诠释了政策框架下的地方智慧与民生温度。

战略引领与政策创新:构建移民发展的制度性框架

云南省将移民搬迁安置纳入“3815”战略的全局部署,以“绿色能源强省”和“兴水润滇”工程为双轮驱动,推动移民工作与区域经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根据云南省搬迁安置办公室后期扶持“123456”工作思路,云南在移民后期扶持中突出三大任务。产业造血:通过资金股权量化、资产收益分配等机制,将移民扶持资金转化为可持续资产。美丽家园建设:整合后扶资金建设“美丽家园•移民新村”,十四五以来,省级补助项目达152个,补助资金达11.79亿元,全省建成500余个示范村,其中,416个获评省级文明村,陆良县戛古村“凤仪新村”成为乡村振兴排头兵。就业赋能:全省自十四五以来开展移民技能培训13.97万人次,楚雄州牟定县通过民族刺绣培训带动移民妇女就业,人均月增收3000元以上;武定县金沙社区成立手工作坊,实现移民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这一政策体系的核心在于打破传统“输血式”扶持,转而通过制度设计激发移民内生动力,实现移民安置与区域发展的“齿轮咬合”。

制度突破与地方实践:破解世界性难题的云南答案

楚雄彝族自治州以移民安置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搬迁与产业培植同步实施,传统产业与特色经济同步发展的“三同步”为核心,打造了多个标杆项目,永仁县创新“两新”模式,通过“新平台+新主体”构建芒果基地1600亩,形成冷链物流、电商销售全链条,移民户年均增收近万元;彝海街道栗子园社区通过“九个一批”就业工程(如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社区经济),实现96%就业率,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500万元,创新移民社区管理模式,获评全国文明社区;紫溪彝村依托西静河水库移民搬迁契机,发展彝绣、药膳康养等产业,2024年游客量超2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750万元,成功转型为“文旅+”的现代新型移民新村。实现楚雄州从“搬迁安置”到“产业融合”的协同升级。 

曲靖市通过“统规联建”模式破解安置房分配公平难题,其车马碧水库移民工程将生态文明贯穿全程,建设鱼道和鱼类增殖站,保护金沙江土著鱼类生态链,移民从“抵触生态保护”转向主动参与库区环境治理,实现了数字化监管与生态共生的双轨并行机制。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德厚水库移民安置区引入龙头企业打造千亩桃园示范基地,推行“政府搭平台、移民当老板、企业来打工”模式,带动移民户年均分红超5000元。德宏州瑞丽市率先挖掘移民文化,成功将“十八位移民先锋”的故事浓缩成强大的精神食粮,让新时期的移民群众牢记先辈为支援国家建设“忘我”的先锋精神;2024年成功打造“瑞丽凤凰谷”旅游景区,移民村合作社收入达200余万元,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增收双赢局面。

成效与启示:多维共生的高质量发展逻辑

云南省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突破性成效体现在四个维度。全力推动美丽家园•移民新村建设,实现移民新村向多元化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和美新村;2024年全省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20年增长14.6%,农村移民劳动力培训覆盖率达85%,实现村集体经济跃升和移民群众增收致富;糯扎渡水电站等工程通过库周修复贡献年税收持续增长,库区生物多样性恢复指数提升30%,实现生态增益格局;多项经验入选全国典型案例,“一网三平台”数字化监管系统实现资金风险预警率下降60%,传统管理向数字化治理创新转变。 

这些成果印证了“移民安置不是终点,而是共同富裕的起点”的社会治理逻辑。楚雄、曲靖、文山、德宏等地的实践表明,只有将移民需求嵌入区域发展战略,通过制度创新激活土地、资金、文化等要素,才能实现“安置一个项目、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面向现代化的云南移民新篇章

随着2025年目标的推进,云南需进一步依托“三大经济”和“中老铁路”的优势,深化区域协作能力,例如将楚雄冷链物流与中老铁路经济带有效衔接;抓紧抓实乌东德水电站建设而形成的“高峡出平湖”景观资源,全力推动“云南新三峡”全域旅游业态建设。拓展新兴产业增值链,如探索移民参与碳汇交易、数字乡村建设等新业态。正如记者在采访中多次听到移民群众的声音:“从前我们为水利(水电)搬迁,如今水利(水电)为我们赋能。”这种双向赋能,正是云南移民工作从“攻坚”迈向“引领”的核心密码。

(注:本评论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责任编辑:李文闻】

预制菜无罪,隐瞒有罪:从西贝风波看餐饮透明化的生死战

当消费者怀着对 "锅气" 的期待,支付溢价享用餐厅美食时,却在不经意间发现餐盘里的竟是加热后的预制菜 —— 这种认知错位引发的愤怒,正是近期罗永浩与西贝贾国龙预制菜风波的核心。西贝短短数日营业额暴跌数百万的惨烈代价,与其说是预制菜的口碑危机,不如说是一场因知情权缺失引发的信任崩塌。在预制菜产业规模即将突破 6000 亿元的今天,这场风波撕开的不仅是某个品牌的经营漏洞,更是整个餐饮行业工

郭新生:从土地财政到云端财政的“钱袋子革命”

如果把中国城市的发展比作一场漫长的“闯关升级”,那么土地财政一定是早期最给力的“补给包”。它用土地的价值撑起了高楼、修通了道路,让一个个小城长成了繁华都市。可如今,随着“土地补给包”的能量逐渐减弱,一场新的变革正在发生:以数据为核心的“云端财政”正接过接力棒,用数字的力量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这场从“脚下土地”到“云端数据”的升华,不仅改变着地方政府的“钱袋子”来源,更重塑着城市智理的城建经济脑逻

警惕“禁酒令”中的 “一刀切” 懒政

随着多地对违规吃喝问题整治力度的加大,“禁酒令” 成为社会关注焦点。毋庸置疑,整治违规吃喝,对净化政治生态、遏制腐败滋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是正风肃纪的必要之举。但在部分地区,“禁酒令”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刀切”现象,这不仅偏离了政策初衷,更暴露出一种懒政思维,亟待引起重视。在某些地方,禁酒范围被无限扩大,不仅工作日严禁饮酒,就连周末、节假日,只要是公职人员参与的聚餐,也

智能驾驶不达标,谁在裸泳,监管又该担何责

许多所谓的智能驾驶技术其实并不达标,在光鲜亮丽的宣传背后,到底谁在裸泳?而监管部门又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呢?近日,懂车帝与央视新闻联合推出大型科普类节目《懂车智炼场》。该节目选取市面热门车型,对智能驾驶系统进行实测,模拟了15类现实中极易造成事故但出现频率较低的

法治之上:民营经济的“生态系统”再造

《民营经济促进法》为民营企业筑牢了权利根基,但要让这片沃土真正生机勃发,还需一场系统性的生态革命。今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这部首次将“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法律的基础性立法,以26处“平等”“公平”“同等”的表述,宣告了对民营经济的制度性保障。法律甫一落地,各地便涌现积极回应:甘肃武威市梳理4981项行政执法事项并公开涉企检查清单,重庆巴南区半年新增民营经营主体

45万“蛤蟆汤罚单”:执法当在规则内审慎而行

山东临沂兰山区一家餐馆因发布“蛤蟆汤”菜品视频被拟罚45万元一事引发热议。此事如同一颗投入舆论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让人们不禁思考,这究竟是“权力的任性”,还是店主“罪有应得”?

云南楚雄州:传统火把节赋能,以文化之炬照亮高质量发展之路

彝族火把节,作为云南省楚雄州最具辨识度的文化符号,早已超越了传统节庆的范畴,成为驱动区域发展的精神火炬与实践引擎。在新时代背景下,楚雄州以火把节为文化锚点,将民族文化传承与政治引领、产业升级、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以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路,彰显了边疆民族地区在党的领导下实现共同繁荣的政治智慧与实践担当。火把节的赋能,首先体现在对政治引领与民族团结的凝聚作用上

南博会--区域合作的璀璨明珠与发展新引擎

自2013年首届中国-南亚博览会盛大启幕,这一盛会已历经十余年的砥砺前行,成功举办了八届,如今正以愈发蓬勃的姿态迈向第九届。在这一历程中,南博会宛如一颗在区域合作天空中愈发璀璨的明珠,持续散发着耀眼光芒,成为中国与南亚乃至世界各国深化交流、携手共进的关键纽带与核心平台。回顾往昔,首届南博会便以高规格、大规模、多活动、浓特色吸引众多南亚国家踊跃参与,为中

广纳民智,共绘云南 “十五五” 新蓝图

在彩云之南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发展的浪潮正澎湃涌动。2025年6月10日,云南省“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公告,开展“我为云南‘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公开征集意见建议活动,这一举措如同一座沟通政府与民众的桥梁,开启了云南未来发展新征程的重要篇章。

彝村崛起:二十载搬迁路铸就康养振兴样本

当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紫溪彝村村民在家门刻下“二十载两搬迁越搬越好、一辈子跟党走无怨无悔”的对联时,这句朴素心声已然成为乡村振兴的最强注脚。这个历经两次搬迁的移民村,以令人惊叹的实践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发展新路径:从移民安置的阵痛中涅槃,在党建引领下完成文化、产业与生态的深度交响,奏响了农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的时代强音。

县域经济的云南实践:从“一县一业”到“万流入海”的跃升密码

云南县域经济的崛起,始于对“一县一业”战略的深刻实践。省委、省政府将112个县(市)精准划分为农业、工业、文旅、口岸四类,如同绘制产业版图的“北斗导航”:澜沧县依托景迈山古茶林,构建“林茶共生”的生态经济体系,2024年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5.17亿元,非遗工坊带动就业超千人

红色铸魂 党建聚力 - 云南水电水利移民搬迁安置的“民心答卷”

在云南这片红色热土上,大中型水电水利工程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场传承红色基因、激活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近年来,云南省将红色文化与党建引领深度融合,探索出“精神引领+组织赋能”的双轮驱动模式,书写了“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振兴篇章。红色文化铸魂:从“故土难离”到“主动融入”云南

行人未保持安全距离引发的思考:法律的温度与公共空间的文明刻度

昨天,青岛“行人未保持安全距离”典型案例在网上疯传,引来无数人围观。近年来,三句颇具争议的法律话语——“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他打你你为什么要还手”“行人未保持安全距离”——屡屡刺痛公众神经。这些话语背后,折射出法律实践与社会伦理的深层张力,也考验着司法裁判能否在规则刚性与人性温度之间找到平衡点。一、彭宇案的启示:法律不能成为道德

宋海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表现的城市发展新路径

在全国两会的重要时刻,政府工作报告犹如一座灯塔,为城市发展照亮前行的道路。深入研读报告中关于城市发展的内容,深感其对城市未来走向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从中也探寻到了城市发展的新路径与新机遇。

全国人大代表董文琴:守好生态“含绿量” 提升发展“含金量”

“伊春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接近市域总面积的一半,森林蓄积量年均净增1000万立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多。”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伊春市委书记董文琴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伊春在全省率先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忠诚实践地,守绿换金、添绿增金、点绿成金、借绿生金,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斯蒂芬·米兰的经济愿景:一场“国防驱动”的再工业化实验

美国经济政策的风向标正再次指向熟悉的坐标——高关税、低监管和大规模国防支出。这一次的操盘者,是特朗普提名的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CEA)主席斯蒂芬·米兰(Stephen Miran)。这位哈佛经济学博士、前财政部高级顾问,以“国防驱动型再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蓝图,不仅是对拜登政府产业政策的全面否定,更是一场试图重塑全球供应链和美国经济结构的激进实验。一、政策内核:从“补贴依赖”到“国防驱

第一观察丨这场民营企业座谈会释放重要信号

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体现出对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关怀和重视,释放了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信号。信号一: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不能变,也不会变“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将一以贯之坚持和落实,不能变,也不会变。”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一路风雨一路歌。40多年来,伴随着改革

AI人才需求攀升,映射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与就业新空间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AI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井喷式增长。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进步,更在“人工智能+千行百业”的浪潮下,为众多传统行业催生了新需求,开辟了广阔的就业新空间。据多家招聘平台最新数据显示,AI技术岗位在就业市场上呈现出“量价齐升”的态势。以智联招聘为例,2025年春招首周,人工智能行业求职人数同比增速高达33.4%,位居各行业之首。其中,人工

各地“两会” | 黑龙江省人大代表李万春:重拳出击,全方位保障冰雪经济健康发展

1月14日,出席黑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黑龙江省人大代表、海南省哈尔滨商会党支部副书记李万春,在接受中国经济新闻联播采访时表示,黑龙江省凭借其丰富的冰雪资源,在多个领域打造出了丰硕的冰雪经济成果,冰雪旅游持续火爆,冰雪经济不断升温,“冷资源”转化为“热经济”正在成为东北振兴的新亮点。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