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时评

南博会--区域合作的璀璨明珠与发展新引擎

(评论员申从亮)自2013年首届中国-南亚博览会盛大启幕,这一盛会已历经十余年的砥砺前行,成功举办了八届,如今正以愈发蓬勃的姿态迈向第九届。在这一历程中,南博会宛如一颗在区域合作天空中愈发璀璨的明珠,持续散发着耀眼光芒,成为中国与南亚乃至世界各国深化交流、携手共进的关键纽带与核心平台。

回顾往昔,首届南博会便以高规格、大规模、多活动、浓特色吸引众多南亚国家踊跃参与,为中国与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奠定坚实基础,开启全新篇章。此后,一届又一届南博会不断实现自我突破与升华。从第二届规模、影响力与成果的显著提升,到第三届规模扩充、档次和服务质量跃上新台阶;从第四届吸引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的4216家企业参展带来贸易数据爆发式增长,到第五届在主题引领下进一步提升办会水平、扩大开放格局;从第六届创新采用线下线上“双线融合”模式并新增多个重要会期活动,到第七届在展馆设置、企业参展规模、签约项目数量和金额等方面创下诸多新高,南博会的每一步都坚实有力,书写着合作与发展的壮丽篇章。

南博会在区域合作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发挥着多元且关键的作用。它是政策交流的前沿阵地,每一届盛会都吸引众多外国省部级官员、国际组织代表、商界知名人士等重要嘉宾齐聚一堂,仅第7届南博会就有4位外国国家领导人线下出席,近600名外宾与会并开展20多场会谈。大家在此充分交流,凝聚广泛共识,为中国与南亚国家扩大经贸交流合作筑牢政策基石。

南博会也是融通商品交易的广阔舞台。展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南亚国家参展提供诸多优惠,减免费用、提供免费展位等,助力斯里兰卡红茶、尼泊尔地毯等大量南亚特色产品涌入中国市场。以第7 届南博会为例,南亚馆现场累计销售额近900万元人民币,南亚商品(茶叶)节累计交易额近5000万元人民币,有力促进了商品的流通与贸易的繁荣。

同时,南博会更是拓展投资合作的高效平台。自首届举办至今,已累计服务国内外18000余家企业参展,吸引超400万人次入场参观,外贸成交额累计超1000亿美元,促成3000多个项目签约落地,实现了“展品变商品”“采购商变投资商”的华丽转身,为各国企业创造了无限商机,推动了区域经济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即将到来的第9届南博会,以“团结协作●共谋发展”为主题,更是蕴含着无限潜力与全新机遇。在贸易拓展方面,特色商品进出口迎来黄金契机。云南作为东道主,其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中药材等将借助这一平台,进一步叩开南亚、东南亚乃至全球市场的大门。比如云南普洱茶,凭借南博会的展示与推广,有望在南亚、东南亚国家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大出口规模。与此同时,南亚、东南亚的特色香料、珠宝等商品也将大量涌入云南市场,丰富本地消费市场的同时,为云南商贸企业带来更多代理、销售机遇,促进进出口贸易额稳步增长。在新兴贸易领域,南博会重点突出绿色贸易、数字贸易、服务贸易。云南丰富的绿色能源资源,如水电、光伏等,将通过设置的绿色能源馆,展示上下游产业链,推动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跨境绿色电力交易平台,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在数字贸易领域,借助昆明国际通信出入口局的建设契机,云南将赋能南亚东南亚的跨境电商、跨境金融、跨境物流等数字经济发展,打造联通国内与南亚东南亚市场的数字贸易与供应链产业链组织协同枢纽。

在投资合作领域,第9届南博会同样商机无限。云南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对众多外资企业具有强大吸引力。南博会作为国际化平台,为外资企业了解云南提供了便捷窗口。通过举办 “投资中国・投资云南” 系列活动,将吸引更多外资企业聚焦云南,在绿色能源、现代农业、医疗康养、文化旅游等与南亚国家经贸合作潜力较大的产业进行投资,为云南产业发展注入资金、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促进产业升级。对于云南企业而言,南博会也是其 “走出去” 的有力助推器。企业可以借此平台,深入了解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市场需求、投资环境和政策法规,寻找对外投资合作机会。例如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领域,云南企业可凭借自身优势,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展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企业国际化发展。

在产业升级与融合方面,南博会期间举办的多场专业经贸活动,如联合国及国际公共采购南亚市场需求解析与项目对接会、粤贸全国经贸交流对接等,为云南产业与国内外先进产业对接搭建了桥梁。在制造业、医疗康养产业、现代农业等领域,通过与国内外先进企业的交流合作,云南企业可以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模式,推动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现代化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精心打造的“旅居云南” 馆、医疗体育康养馆和服务贸易展示专区,将推动云南文化旅游产业与医疗康养产业、服务贸易产业深度融合,以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国际品牌为引领,带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国内合作馆中23个省区市的参展,也为云南与国内其他地区的产业融合提供了契机,促进云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南博会从诞生之初到如今的蓬勃发展,始终紧扣时代脉搏,顺应区域合作潮流。它见证了中国与南亚国家以及世界各国在经贸、文化、科技等多领域交流合作的日益紧密,也为各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从始至终,南博会一直秉持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不断创新发展,为区域合作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征程中,书写更加辉煌灿烂的篇章,成为全球区域合作的典范盛会。


【责任编辑:刘莎莎】

预制菜无罪,隐瞒有罪:从西贝风波看餐饮透明化的生死战

当消费者怀着对 "锅气" 的期待,支付溢价享用餐厅美食时,却在不经意间发现餐盘里的竟是加热后的预制菜 —— 这种认知错位引发的愤怒,正是近期罗永浩与西贝贾国龙预制菜风波的核心。西贝短短数日营业额暴跌数百万的惨烈代价,与其说是预制菜的口碑危机,不如说是一场因知情权缺失引发的信任崩塌。在预制菜产业规模即将突破 6000 亿元的今天,这场风波撕开的不仅是某个品牌的经营漏洞,更是整个餐饮行业工

郭新生:从土地财政到云端财政的“钱袋子革命”

如果把中国城市的发展比作一场漫长的“闯关升级”,那么土地财政一定是早期最给力的“补给包”。它用土地的价值撑起了高楼、修通了道路,让一个个小城长成了繁华都市。可如今,随着“土地补给包”的能量逐渐减弱,一场新的变革正在发生:以数据为核心的“云端财政”正接过接力棒,用数字的力量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这场从“脚下土地”到“云端数据”的升华,不仅改变着地方政府的“钱袋子”来源,更重塑着城市智理的城建经济脑逻

警惕“禁酒令”中的 “一刀切” 懒政

随着多地对违规吃喝问题整治力度的加大,“禁酒令” 成为社会关注焦点。毋庸置疑,整治违规吃喝,对净化政治生态、遏制腐败滋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是正风肃纪的必要之举。但在部分地区,“禁酒令”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刀切”现象,这不仅偏离了政策初衷,更暴露出一种懒政思维,亟待引起重视。在某些地方,禁酒范围被无限扩大,不仅工作日严禁饮酒,就连周末、节假日,只要是公职人员参与的聚餐,也

智能驾驶不达标,谁在裸泳,监管又该担何责

许多所谓的智能驾驶技术其实并不达标,在光鲜亮丽的宣传背后,到底谁在裸泳?而监管部门又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呢?近日,懂车帝与央视新闻联合推出大型科普类节目《懂车智炼场》。该节目选取市面热门车型,对智能驾驶系统进行实测,模拟了15类现实中极易造成事故但出现频率较低的

法治之上:民营经济的“生态系统”再造

《民营经济促进法》为民营企业筑牢了权利根基,但要让这片沃土真正生机勃发,还需一场系统性的生态革命。今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这部首次将“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法律的基础性立法,以26处“平等”“公平”“同等”的表述,宣告了对民营经济的制度性保障。法律甫一落地,各地便涌现积极回应:甘肃武威市梳理4981项行政执法事项并公开涉企检查清单,重庆巴南区半年新增民营经营主体

45万“蛤蟆汤罚单”:执法当在规则内审慎而行

山东临沂兰山区一家餐馆因发布“蛤蟆汤”菜品视频被拟罚45万元一事引发热议。此事如同一颗投入舆论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让人们不禁思考,这究竟是“权力的任性”,还是店主“罪有应得”?

云南楚雄州:传统火把节赋能,以文化之炬照亮高质量发展之路

彝族火把节,作为云南省楚雄州最具辨识度的文化符号,早已超越了传统节庆的范畴,成为驱动区域发展的精神火炬与实践引擎。在新时代背景下,楚雄州以火把节为文化锚点,将民族文化传承与政治引领、产业升级、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以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路,彰显了边疆民族地区在党的领导下实现共同繁荣的政治智慧与实践担当。火把节的赋能,首先体现在对政治引领与民族团结的凝聚作用上

广纳民智,共绘云南 “十五五” 新蓝图

在彩云之南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发展的浪潮正澎湃涌动。2025年6月10日,云南省“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公告,开展“我为云南‘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公开征集意见建议活动,这一举措如同一座沟通政府与民众的桥梁,开启了云南未来发展新征程的重要篇章。

彝村崛起:二十载搬迁路铸就康养振兴样本

当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紫溪彝村村民在家门刻下“二十载两搬迁越搬越好、一辈子跟党走无怨无悔”的对联时,这句朴素心声已然成为乡村振兴的最强注脚。这个历经两次搬迁的移民村,以令人惊叹的实践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发展新路径:从移民安置的阵痛中涅槃,在党建引领下完成文化、产业与生态的深度交响,奏响了农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的时代强音。

县域经济的云南实践:从“一县一业”到“万流入海”的跃升密码

云南县域经济的崛起,始于对“一县一业”战略的深刻实践。省委、省政府将112个县(市)精准划分为农业、工业、文旅、口岸四类,如同绘制产业版图的“北斗导航”:澜沧县依托景迈山古茶林,构建“林茶共生”的生态经济体系,2024年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5.17亿元,非遗工坊带动就业超千人

红色铸魂 党建聚力 - 云南水电水利移民搬迁安置的“民心答卷”

在云南这片红色热土上,大中型水电水利工程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场传承红色基因、激活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近年来,云南省将红色文化与党建引领深度融合,探索出“精神引领+组织赋能”的双轮驱动模式,书写了“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振兴篇章。红色文化铸魂:从“故土难离”到“主动融入”云南

行人未保持安全距离引发的思考:法律的温度与公共空间的文明刻度

昨天,青岛“行人未保持安全距离”典型案例在网上疯传,引来无数人围观。近年来,三句颇具争议的法律话语——“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他打你你为什么要还手”“行人未保持安全距离”——屡屡刺痛公众神经。这些话语背后,折射出法律实践与社会伦理的深层张力,也考验着司法裁判能否在规则刚性与人性温度之间找到平衡点。一、彭宇案的启示:法律不能成为道德

宋海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表现的城市发展新路径

在全国两会的重要时刻,政府工作报告犹如一座灯塔,为城市发展照亮前行的道路。深入研读报告中关于城市发展的内容,深感其对城市未来走向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从中也探寻到了城市发展的新路径与新机遇。

全国人大代表董文琴:守好生态“含绿量” 提升发展“含金量”

“伊春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接近市域总面积的一半,森林蓄积量年均净增1000万立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多。”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伊春市委书记董文琴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伊春在全省率先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忠诚实践地,守绿换金、添绿增金、点绿成金、借绿生金,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斯蒂芬·米兰的经济愿景:一场“国防驱动”的再工业化实验

美国经济政策的风向标正再次指向熟悉的坐标——高关税、低监管和大规模国防支出。这一次的操盘者,是特朗普提名的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CEA)主席斯蒂芬·米兰(Stephen Miran)。这位哈佛经济学博士、前财政部高级顾问,以“国防驱动型再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蓝图,不仅是对拜登政府产业政策的全面否定,更是一场试图重塑全球供应链和美国经济结构的激进实验。一、政策内核:从“补贴依赖”到“国防驱

第一观察丨这场民营企业座谈会释放重要信号

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体现出对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关怀和重视,释放了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信号。信号一: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不能变,也不会变“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将一以贯之坚持和落实,不能变,也不会变。”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一路风雨一路歌。40多年来,伴随着改革

AI人才需求攀升,映射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与就业新空间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AI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井喷式增长。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进步,更在“人工智能+千行百业”的浪潮下,为众多传统行业催生了新需求,开辟了广阔的就业新空间。据多家招聘平台最新数据显示,AI技术岗位在就业市场上呈现出“量价齐升”的态势。以智联招聘为例,2025年春招首周,人工智能行业求职人数同比增速高达33.4%,位居各行业之首。其中,人工

各地“两会” | 黑龙江省人大代表李万春:重拳出击,全方位保障冰雪经济健康发展

1月14日,出席黑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黑龙江省人大代表、海南省哈尔滨商会党支部副书记李万春,在接受中国经济新闻联播采访时表示,黑龙江省凭借其丰富的冰雪资源,在多个领域打造出了丰硕的冰雪经济成果,冰雪旅游持续火爆,冰雪经济不断升温,“冷资源”转化为“热经济”正在成为东北振兴的新亮点。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