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8月1日北京讯(张佳乐 张宇晖 雨蝶)国家发改委在8月1日的新闻发布会中释放下半年经济政策核心信号:内生动力成破局关键,政策工具箱动态储备机制启动。国家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周陈明确表示,面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将以“四稳”目标(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为框架,通过政策连续性与灵活性的动态平衡,将外部压力转化为内生动力。

政策工具箱动态升级:常态化储备与精准投放
动态储备机制:发改委首次提出“常态化开展政策预研储备”,建立稳就业扩内需政策工具箱动态更新机制,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实时调整储备政策,确保响应速度。例如,针对外贸波动或产业链风险,已预研多套应对方案。
跨周期衔接:强调“统筹今明两年政策衔接”,避免短期刺激后遗症。例如,新型消费支持政策将与“十五五”科技创新规划联动,确保长期动能。
“四稳”目标落地路径:协同性政策组合拳
稳就业与扩内需绑定:将出台“提振消费+发展新质生产力”结合政策,在民生领域开放创新应用场景(如适老化改造、智慧医疗),直接创造就业岗位。
稳企业聚焦降成本与拓市场:除推动民企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外,将完善交通能源价格形成机制,降低基础运营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
稳预期强化数据支撑:上半年内需贡献率68.8%、出口增长7.2%等韧性数据,成为信心锚点。
新型金融工具定位:内生循环的关键引擎
周陈透露,即将报批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不同于2022年版本,其设计突出三点创新:
精准滴灌战略领域:重点支持人形机器人、未来能源等产业创新工程,避免资金空转;
与市场化改革联动:配套完善能源、交通领域价格机制,吸引社会资本进入传统基建;
防风险前置设计:新兴领域明确“防止一哄而散”,传统领域破除“内卷式竞争”,严控产能过剩。
安全能力建设:国内大循环的“隐性基建”
粮食与能源双安全: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同步建设大宗商品储运基地,对冲国际供应链风险;
产业链安全机制:建立全链条风险评估体系,对芯片、稀土等关键领域实施“一链一策”防护。
从压力到动力的转化逻辑
周陈提出的“将外部压力转化为内生动力”,本质是通过政策确定性对冲外部不确定性——动态储备机制保障响应力,“四稳”框架构建社会信心底座,而新型金融工具与安全能力建设则夯实长期循环根基。随着工具箱持续扩容,下半年经济工作主线已清晰:以内生确定性应对外部不可控性,在动态平衡中寻找新增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