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顾日红 王妍 杨智惠)9月19日,日本央行在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后宣布,维持现行政策利率0.5%不变,同时明确将择机出售持有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及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等金融资产,以缩减宽松规模并推进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此举标志着日本在结束超宽松货币政策后,正式进入资产处置阶段,对全球金融市场及日本经济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政策核心:维持利率不变与资产出售计划并行
根据日本央行公告,本次会议一致通过维持利率决定,但重点在于明确未来将通过出售金融资产实现货币政策正常化。具体措施包括:
资产出售规模:计划每年出售账面金额约3300亿日元的ETF及50亿日元的REIT,具体时机将根据市场情况动态调整,不排除额度修订或暂停操作的可能性。
资产背景:截至2025年3月底,日本央行持有的ETF账面价值达37万亿日元,市价约70万亿日元;REIT账面价值6500亿日元,市价约7000亿日元。这些资产主要形成于疫情期间为刺激经济而实施的资产购买计划。
政策逻辑:通过逐步退出资产购买并出售存量资产,日本央行旨在减少资产负债表规模,推动货币政策从“量宽”向“正常化”过渡,同时避免对市场造成剧烈冲击。
决策背景:通胀压力与外部风险交织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在记者会上强调,当前决策基于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综合评估:
国内通胀形势:尽管8月核心CPI同比上涨2.7%,较7月回落但仍高于2%的目标,显示出通胀压力持续存在。日本央行预测2025年核心通胀率可能回落至2.0%,但需警惕工资-物价良性循环的持续性。
外部风险因素: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全球供应链重构及地缘政治冲突等外部风险,对日本出口导向型经济构成潜在威胁。植田和男表示,央行将密切关注美国关税政策对日本经济及全球市场的影响。
政策协调挑战:日本需在抑制通胀、稳定日元汇率及支持经济增长之间寻求平衡。分析指出,日美利差收窄可能推动日元升值,进而影响出口竞争力及输入性通胀走势,增加政策调整难度。
市场反应与未来展望
本次政策声明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金融市场波动:消息公布后,日本国债收益率小幅波动,日元汇率保持相对稳定。市场分析机构认为,资产出售计划的具体执行节奏将成为未来市场关注焦点,可能对股市、债市及外汇市场产生阶段性影响。
专家解读:部分经济学家认为,日本央行的资产出售计划具有“渐进式”特征,旨在避免重蹈历史上的“紧缩恐慌”。然而,资产处置规模庞大且市场环境复杂,需警惕流动性风险及市场情绪波动。
后续政策路径:市场普遍预期,日本央行可能在2025年10月或12月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启动加息,具体取决于通胀走势及外部风险演变。植田和男强调,央行将保持政策灵活性,根据经济数据动态调整策略。
历史脉络与全球影响
从历史视角看,日本自2024年3月结束负利率政策以来,已逐步开启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此次资产出售计划的推出,标志着日本在退出超宽松政策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对全球而言,日本的政策调整可能引发资本流动变化及汇率波动,需关注其与美联储等主要央行政策协调效应。
日本央行此次维持利率不变并启动资产出售计划,是其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中的关键一步。在通胀压力、外部风险及市场敏感性的多重约束下,日本央行采取“渐进式”调整策略,旨在平衡多重政策目标。未来,资产出售计划的执行节奏、通胀走势及全球经济环境变化,将成为影响日本乃至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