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李文闻 刘莎莎)中国大市场不再只是全球商品的“销售场”,更成为前沿技术的“试验场”和“应用场”,外资布局正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新”。
进博会现场人流如织,一家全球化工巨头的展台前围满了参观者。该公司副总裁柯乐文亲自展示一款为算力中心服务器设计的“浸没式冷却系统”——被形象称为“服务器泡澡盆”的先进解决方案。
“中国数据中心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而且很明显,这一趋势在可预见的未来都不会放缓。”柯乐文说道。这家公司已决定在中国建立首个“热管理材料科学实验室”,看好的正是中国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爆发式增长带来的机遇。
数据说话:外资持续加码高技术产业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至9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8921家,同比增长16.2%。更引人注目的是,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达1708.4亿元,其中电子商务服务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的外资投入同比增幅分别高达155.2%、38.7%和17%。
这些数字背后反映的是跨国企业将中国视为战略要地的趋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韩永辉指出,复杂国际环境中,中国以市场韧性、制度开放与产业纵深构筑了独特吸引力。
外资正加速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新”转变重心,高端制造、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成为投资热土。
截至2025年10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已超过5.3万家,同比增长14.7%。这一增长是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博弈加剧的背景下实现的,凸显了中国市场对外资的“磁吸力”依然强劲。
创新赛道:外资布局呈现结构性变化
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跨国企业的“重仓”布局成为外资深耕中国创新市场的生动注脚。
日本东丽集团围绕新材料的布局是典型例证。这家材料制造巨头在中国拥有深厚根基,截至2025年3月底,该集团累计在广东省投资总额达51亿元,员工人数约5250人。
“我们进驻的佛山市,除了传统产业外,生物制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也非常活跃,同时还具备外资优惠政策和高效的政府支持等有利条件。”东丽中国总代表三木宪一郎表示。
生物医药领域也成为外资争相布局的热土。GE医疗中国作为进博会八年“全勤生”,在第八届进博会上集中展出了近40款创新产品与解决方案。
GE医疗全球执行副总裁宋为群表示:“八赴进博,我们欣喜地看到GE医疗展品中的‘中国创新’含量逐年提升,通过进博会的平台加速落地、惠益全球。”
全产业链深耕:从“在中国”到“为中国”乃至“惠全球”
外资在华布局早已超越单一项目投资,转向全产业链深耕,将研发中心深度扎根中国,让本土创新力量赋能全球市场。
奥的斯中国的上海研发中心是“中国创新、服务全球”的典范。这是奥的斯全球规模最大的研发基地,致力于开发电梯设备与数字化技术的创新。奥的斯全球公司总裁朱蒂表示,中国是全球最具活力的电梯市场。
面对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奥的斯正加速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电梯研发,提升安全保护与用户体验。
跨国企业纷纷将创新“大本营”设在中国创新前沿:全球知名汽车电子企业伟世通在武汉设立技术中心,拜耳·亦庄开放创新中心在北京正式启用,阿斯利康全球战略研发中心落地北京。
这些举措背后是中国从“世界工厂”向“全球创新策源地”的深刻转型。
美妆巨头欧莱雅在中国已拥有约400名研发科学家,设立20余个专业领域。欧莱雅中国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一直致力于投资本土美妆科技初创企业,并与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本土初创企业共创解决方案。
政策护航:优化营商环境释放制度红利
外资在华创新赛道的积极布局,离不开中国持续优化的政策环境与制度保障。在第八届进博会期间举行的外资企业圆桌会上,商务部副部长凌激表示,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塑造吸引外资新优势”,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关于境外投资者以分配利润直接投资税收抵免政策的公告》和《关于实施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若干措施的通知》等。这些举措是中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扎实步伐。
施耐德电气执行副总裁尹正表示:“中国长期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让施耐德电气坚定在华发展信心。”
泰国天丝集团首席执行官许馨雄坦言:“我们一直认为,投资中国就是投资长期确定性。”近5年来,该集团持续加码在华投资,累计投资额达43.6亿元人民币。
未来展望:“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随着中国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内需将进一步扩大,为高附加值业务拓展带来更多商机。东丽中国总代表三木宪一郎表示,2026年是“十五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公司对在中国市场的中长期发展充满期待。
中国美国商会最新调查显示,66%的受访企业表示将保持或增加在华投资,这一数据较去年上升了5个百分点。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认识到,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
韩永辉认为:“中国已从‘世界工厂’转型为‘全球创新中心’,庞大的市场需求、完整的产业体系与完善的创新生态,构成了难以替代的综合优势。”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在将投资转化为成果方面表现突出,凸显了创新体系的效率优势。
未来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将催生更大规模的创新价值。
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随着“十五五”规划即将开局,中国正以庞大的市场需求、完整的产业体系与完善的创新生态,为全球资本提供更广阔的增长空间。
跨国企业纷纷调整在华战略,将中国从“世界工厂”定位为“全球创新中心”。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从传统制造到高科技研发,中国这片创新热土,正书写着外资与本土经济共赢发展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