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2月11日北京讯(李文闻 刘莎莎 李小飞)2025年开年以来,我国各地再融资专项债发行呈现密集态势,为地方政府缓解债务压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截至2月10日,各地已发行或计划发行用于置换隐性债务的再融资专项债规模已达3780.56亿元,这一数字彰显了国家通过财政政策手段支持地方经济、防范债务风险的决心和力度。
债务置换密集推进,减轻地方财政负担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地方政府面临的债务压力日益增大,尤其是隐性债务问题成为制约地方财政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国家加大了再融资专项债的发行力度,旨在通过债务置换的方式,为地方政府“松绑减负”。
据中国债券信息网数据显示,春节假期过后,浙江及山西已陆续发行了565亿元和385亿元的再融资专项债,用于置换隐性债务。同时,陕西、重庆、宁夏等地也将于近期启动再融资专项债的发行招标工作。自1月13日再融资专项债开闸发行以来,全国已有12个地区披露了相关发行计划,进展迅速。
财政政策靠前发力,支持内需潜力释放
专家表示,债务置换的密集推进不仅有助于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更是财政政策“更加积极”的体现。通过发行再融资专项债置换隐性债务,地方政府可以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等领域,从而进一步激发内需潜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白彦锋指出,各地隐债置换的密集推进抓住了当前市场利率水平相对较低的时间窗口,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为地方政府提供更多的财政空间。
长期债券占比较高,优化债务结构
从发行期限来看,本轮发行的再融资专项债期限横跨3年至30年,其中15年期、20年期和30年期占比较高。业内人士表示,较长的发行期限有助于地方政府“以时间换空间”,着眼于更长时间跨度稳步化解债务风险。
此外,再融资专项债的集中发行也显著增加了市场的债券供应量,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同时,这也对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和债券收益率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市场各方对此保持高度关注。
置换政策成效初显,区域金融环境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自债务置换政策去年落地以来,其成效已经逐步显现。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表示,各地置换债务的平均成本普遍降低了2个百分点以上,有的地方甚至超过2.5个百分点,大大减轻了地方政府的还本付息压力。
同时,置换政策的实施还优先置换了即将到期的公开市场债券和“非标”、涉众债务,有效改善了区域金融环境,增强了市场信心。
展望,持续优化债务结构
展望未来,进一步优化地方政府债务结构、提高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率将是各地政府面临的重要任务。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总监冯琳建议,要统筹和利用好财政、金融手段和资源,推动隐债显性化,优化存量债务结构,降低债务利息负担。
再融资专项债的密集发行不仅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有力的财政支持,也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政策的深入实施和市场的不断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将得到有效控制,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将越走越宽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