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时评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摘要: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住房条件差、信贷成本高)。农民工必须将子女留在农村,最终导致农民工与子女分离的局面,从而导致一个新的低社会经济地位群体——留守儿童的产生,随着留守儿童的数量和群体的特殊性不断扩大,目前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并不容乐观。本文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展开探索,分析了当前留守儿童心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能够提出一些可以切实措施帮助留守儿童妥善处理心理问题。

作者:孟世纪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

(一)孤僻心理

在一个班集体中,增强班级凝聚力最好的方式就是在集体活动中增强共同感。在班级里,多数小孩对集体活动持着“欣然往之”的态度,但是也有个别小孩,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甚至排斥集体活动,通常我们称他们是“不合群”的小孩。[1]

(二)自卑心理

所谓自卑心理,就是指在于他人相处的时候,对自己的评价较低,对自己没有信心,觉得别人很好,自己怎么努力都无法超越别人,总觉得自己不行,甚至在语言和行动中畏畏缩缩。这种心理一旦形成,对其学业、生活及其身心发展将造成或多或少的不良影响。

(三)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普遍存在于青少年身上,每一个家庭的孩子都会有“不听话”、“不受教”、“与父母对着干”的经历,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和家长的正确疏导,这种反常心理会逐渐消失。但是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人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逆反心理和行为也会逐渐演化成严重的后果。[3]

(四)心智早熟

相反地,也有较少的孩子,在父母离开他们外出打工的情况下,让自己变得更坚强,理解父母的无奈之举,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把对父母的思念,转化成学习生活的动力,让自己更努力,更懂事,多为家里付出,让父母少为自己担心。

这种过早的心智成熟,看起来是好事,但是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生活,才是我们更愿意看到的。

二、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的解决措施分析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父母的远行导致了亲子关系的不完善,影响了孩子人格道德的发展。没有父母的教育,孩子们很容易从其他地方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一些不正常的行为和一些流行的东西在这个阶段中很容易发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鼓励留守儿童,营造“好学生”、“优秀队员”的浓厚氛围,激励留守儿童向更好、更优的方向发展,如朝着打篮球、讲故事、读书、画画等更好的方向发展,帮助农村贫困留守儿童等活动获得自信的活动。我们还应该帮助那些留在农村的孩子,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解决儿童教育问题的关键是要用爱心培育孩子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和学校的温暖。[5]

(二)留守儿童去“污名化”  

对于政府和媒体,要加大宣传留守儿童的正面新闻,为留守儿童树立榜样,也让社会各界全面的了解留守儿童的真实情况,[6]及时的关心和帮助留守儿童,让留守儿童感觉到来自全社会的温暖和关爱。千万不要捕风捉影,为了销量和利益片面的宣扬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

对于学校而言,是留守儿童接触最多的场所,所以学校不仅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一个温馨和谐互帮互助的校园环境,还要积极与老师配合开展各项活动,鼓励留守儿童参与,让他们发现并发挥自己的优点,积极阳光对自己充满自信,从生活到学习再到人格的养成,每一个环节都是不容忽视的。[7]

对于家庭而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角色和情感的缺失对孩子造成的创伤是难弥补的,所有的孩子都希望爸爸妈妈在身边。[8]多数留守儿童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很少关注到孩子的心理、性格、品行的发展,我们要明白,一个心理健康,积极乐观的孩子,才会更懂事,更自主的学习。

(三)增强与留守家庭的联系

儿童是连接家庭和学校的桥梁,在留守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学校每一个部分都不能够缺失,尽管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亲情缺失的结果很难去弥补,但是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智能网络技术,加强家庭教育职能。除了留守儿童和父母的联系之外,还要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

1、家访

教师就是联系留守儿童和家庭的桥梁。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主要是“家访”,对于留守儿童家庭而言,这种朴实的联系方式仍然具有实际意义,教师可以抽空去拜访留守儿童的家庭,切身体会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与留守儿童的直接监护人面对面的沟通,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9]

2、网上家长会

教师除了与留守儿童的直接监护人取得联系之外,也要与留守儿童的外出父母取得联系及时沟通和反馈,帮助外出父母在了解自己孩子近况增进亲子间感情的同时,提出下一步的教育策略和方式。

3、记录留守儿童学校的相关信息:如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电话、留守儿童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等并及时反馈给家长,方便家长与学校老师的联系。

三、结语

多年来,随着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调查研究,相关法律法规日益完善,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加大了度留守儿童的关爱,社会人士对留守儿童更是关爱有加,到现在,留守儿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关心,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留守儿童解决了生活中的困难,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了关爱与呵护,为他们的快乐成长营造出一个和谐融洽的大环境。

然而,还有一些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的问题得不到实质性的解决,仍然需要我们持续的关注和帮助,笔者希望政府、社会、学校、社会群体能够更真实的了解留守儿童,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为留守儿童的更好发展出谋划策。

参考文献

[1]王秀萍.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困境及对策[J].学周刊,2018(14):20-21.

[2]惠卫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究——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问题实证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9(08):136.

[3]董红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30):82-84.

[4]宋依倩,张杰,刘双楠.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与思考来自平舆县的调查E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07).

[5]张硕.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03).

[6]呼倩,黄桂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力流动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9(06):49-58+71.

作者为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学生。


【责任编辑:李文闻】

预制菜无罪,隐瞒有罪:从西贝风波看餐饮透明化的生死战

当消费者怀着对 "锅气" 的期待,支付溢价享用餐厅美食时,却在不经意间发现餐盘里的竟是加热后的预制菜 —— 这种认知错位引发的愤怒,正是近期罗永浩与西贝贾国龙预制菜风波的核心。西贝短短数日营业额暴跌数百万的惨烈代价,与其说是预制菜的口碑危机,不如说是一场因知情权缺失引发的信任崩塌。在预制菜产业规模即将突破 6000 亿元的今天,这场风波撕开的不仅是某个品牌的经营漏洞,更是整个餐饮行业工

郭新生:从土地财政到云端财政的“钱袋子革命”

如果把中国城市的发展比作一场漫长的“闯关升级”,那么土地财政一定是早期最给力的“补给包”。它用土地的价值撑起了高楼、修通了道路,让一个个小城长成了繁华都市。可如今,随着“土地补给包”的能量逐渐减弱,一场新的变革正在发生:以数据为核心的“云端财政”正接过接力棒,用数字的力量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这场从“脚下土地”到“云端数据”的升华,不仅改变着地方政府的“钱袋子”来源,更重塑着城市智理的城建经济脑逻

警惕“禁酒令”中的 “一刀切” 懒政

随着多地对违规吃喝问题整治力度的加大,“禁酒令” 成为社会关注焦点。毋庸置疑,整治违规吃喝,对净化政治生态、遏制腐败滋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是正风肃纪的必要之举。但在部分地区,“禁酒令”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刀切”现象,这不仅偏离了政策初衷,更暴露出一种懒政思维,亟待引起重视。在某些地方,禁酒范围被无限扩大,不仅工作日严禁饮酒,就连周末、节假日,只要是公职人员参与的聚餐,也

智能驾驶不达标,谁在裸泳,监管又该担何责

许多所谓的智能驾驶技术其实并不达标,在光鲜亮丽的宣传背后,到底谁在裸泳?而监管部门又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呢?近日,懂车帝与央视新闻联合推出大型科普类节目《懂车智炼场》。该节目选取市面热门车型,对智能驾驶系统进行实测,模拟了15类现实中极易造成事故但出现频率较低的

法治之上:民营经济的“生态系统”再造

《民营经济促进法》为民营企业筑牢了权利根基,但要让这片沃土真正生机勃发,还需一场系统性的生态革命。今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这部首次将“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法律的基础性立法,以26处“平等”“公平”“同等”的表述,宣告了对民营经济的制度性保障。法律甫一落地,各地便涌现积极回应:甘肃武威市梳理4981项行政执法事项并公开涉企检查清单,重庆巴南区半年新增民营经营主体

45万“蛤蟆汤罚单”:执法当在规则内审慎而行

山东临沂兰山区一家餐馆因发布“蛤蟆汤”菜品视频被拟罚45万元一事引发热议。此事如同一颗投入舆论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让人们不禁思考,这究竟是“权力的任性”,还是店主“罪有应得”?

云南楚雄州:传统火把节赋能,以文化之炬照亮高质量发展之路

彝族火把节,作为云南省楚雄州最具辨识度的文化符号,早已超越了传统节庆的范畴,成为驱动区域发展的精神火炬与实践引擎。在新时代背景下,楚雄州以火把节为文化锚点,将民族文化传承与政治引领、产业升级、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以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路,彰显了边疆民族地区在党的领导下实现共同繁荣的政治智慧与实践担当。火把节的赋能,首先体现在对政治引领与民族团结的凝聚作用上

南博会--区域合作的璀璨明珠与发展新引擎

自2013年首届中国-南亚博览会盛大启幕,这一盛会已历经十余年的砥砺前行,成功举办了八届,如今正以愈发蓬勃的姿态迈向第九届。在这一历程中,南博会宛如一颗在区域合作天空中愈发璀璨的明珠,持续散发着耀眼光芒,成为中国与南亚乃至世界各国深化交流、携手共进的关键纽带与核心平台。回顾往昔,首届南博会便以高规格、大规模、多活动、浓特色吸引众多南亚国家踊跃参与,为中

广纳民智,共绘云南 “十五五” 新蓝图

在彩云之南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发展的浪潮正澎湃涌动。2025年6月10日,云南省“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公告,开展“我为云南‘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公开征集意见建议活动,这一举措如同一座沟通政府与民众的桥梁,开启了云南未来发展新征程的重要篇章。

彝村崛起:二十载搬迁路铸就康养振兴样本

当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紫溪彝村村民在家门刻下“二十载两搬迁越搬越好、一辈子跟党走无怨无悔”的对联时,这句朴素心声已然成为乡村振兴的最强注脚。这个历经两次搬迁的移民村,以令人惊叹的实践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发展新路径:从移民安置的阵痛中涅槃,在党建引领下完成文化、产业与生态的深度交响,奏响了农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的时代强音。

县域经济的云南实践:从“一县一业”到“万流入海”的跃升密码

云南县域经济的崛起,始于对“一县一业”战略的深刻实践。省委、省政府将112个县(市)精准划分为农业、工业、文旅、口岸四类,如同绘制产业版图的“北斗导航”:澜沧县依托景迈山古茶林,构建“林茶共生”的生态经济体系,2024年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5.17亿元,非遗工坊带动就业超千人

红色铸魂 党建聚力 - 云南水电水利移民搬迁安置的“民心答卷”

在云南这片红色热土上,大中型水电水利工程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场传承红色基因、激活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近年来,云南省将红色文化与党建引领深度融合,探索出“精神引领+组织赋能”的双轮驱动模式,书写了“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振兴篇章。红色文化铸魂:从“故土难离”到“主动融入”云南

行人未保持安全距离引发的思考:法律的温度与公共空间的文明刻度

昨天,青岛“行人未保持安全距离”典型案例在网上疯传,引来无数人围观。近年来,三句颇具争议的法律话语——“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他打你你为什么要还手”“行人未保持安全距离”——屡屡刺痛公众神经。这些话语背后,折射出法律实践与社会伦理的深层张力,也考验着司法裁判能否在规则刚性与人性温度之间找到平衡点。一、彭宇案的启示:法律不能成为道德

宋海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表现的城市发展新路径

在全国两会的重要时刻,政府工作报告犹如一座灯塔,为城市发展照亮前行的道路。深入研读报告中关于城市发展的内容,深感其对城市未来走向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从中也探寻到了城市发展的新路径与新机遇。

全国人大代表董文琴:守好生态“含绿量” 提升发展“含金量”

“伊春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接近市域总面积的一半,森林蓄积量年均净增1000万立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多。”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伊春市委书记董文琴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伊春在全省率先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忠诚实践地,守绿换金、添绿增金、点绿成金、借绿生金,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斯蒂芬·米兰的经济愿景:一场“国防驱动”的再工业化实验

美国经济政策的风向标正再次指向熟悉的坐标——高关税、低监管和大规模国防支出。这一次的操盘者,是特朗普提名的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CEA)主席斯蒂芬·米兰(Stephen Miran)。这位哈佛经济学博士、前财政部高级顾问,以“国防驱动型再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蓝图,不仅是对拜登政府产业政策的全面否定,更是一场试图重塑全球供应链和美国经济结构的激进实验。一、政策内核:从“补贴依赖”到“国防驱

第一观察丨这场民营企业座谈会释放重要信号

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体现出对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关怀和重视,释放了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信号。信号一: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不能变,也不会变“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将一以贯之坚持和落实,不能变,也不会变。”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一路风雨一路歌。40多年来,伴随着改革

AI人才需求攀升,映射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与就业新空间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AI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井喷式增长。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进步,更在“人工智能+千行百业”的浪潮下,为众多传统行业催生了新需求,开辟了广阔的就业新空间。据多家招聘平台最新数据显示,AI技术岗位在就业市场上呈现出“量价齐升”的态势。以智联招聘为例,2025年春招首周,人工智能行业求职人数同比增速高达33.4%,位居各行业之首。其中,人工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