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维杰、薛冰
中小微企业事关经济社会稳定大局,关乎就业、关乎民生,事关创新型国家建设,关乎创新、关乎科技,确保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对我国经济稳中有进意义重大。
从2020年到2022年,受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及疫情影响,我国中小微企业受到巨大冲击,经营困难加剧。随着我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持续推行,加之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中小微企业逐渐走出“寒冬”,但是受企业尚未恢复正常经营水平、惠企政策延续性存疑、消费市场信心相对不足等众多因素的影响,相关企业复苏和发展仍旧面临诸多生产经营困难。
后疫情阶段,想要助力中小微企业复苏和发展,助推实体经济恢复发展,亟需政府、银行、市场等同向用力、多方发力,释放经济发展活力,提振市场信心,合力营造中小微企业复苏和发展的良好环境,拓展中小微企业发展空间,切实保障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
(一)部分阶段性惠企政策延续性存疑,中小微企业生存压力骤增,企业复苏亟待更多更加精准的政策纾困解难
我国各级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为中小微企业减负的惠企政策,但部分阶段性惠企政策大多出台于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之前,延续性存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相关企业复苏的步伐。同时,中小微企业复苏初期面临资金紧张、原材料上涨等诸多困难,加之在宏观大环境下,金融市场整体流动性趋紧,面临资金困境的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需要更有力的政策给予支持。
(二)相当数量的中小微企业资金流存在问题,加剧企业生存困境,需要保障其货款及时到位及融资便利
相当数量的中小微企业资金链已经濒临断裂,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作为产业链的底层供应商和服务商,拖欠款、垫资等问题导致相关企业资金流出现问题,项目利润被吞噬,自身“造血”能力较弱、资金较为紧张的中小微企业面临生存困境和信用危机,更缺乏足够资金用以企业经营和发展。
(三)消费信心相对低迷,市场竞争加剧,企业销售和利润下降
受三年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活力有所下降,市场需求偏弱,消费者消费意愿和消费信心降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同质化产品较多,导致第三产业的中小微企业销售额和利润额受到较大影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中小微企业销售市场萎缩,不利于相关企业尽快恢复正常运转和发展。
相关建议
(一)继续精准出台更多惠企政策,延续部分阶段性惠企政策
建议政府针对中小微企业在复苏初期所面临的显现化、可视化的实际困难和预期的潜在困难,坚持问题导向,及时出台和有效落实更多更加精准的财税、金融、货币等惠企政策,不断释放政策红利,扩大政策的惠及面,实行用人补贴、下调水电费标准等措施,以进一步减轻相关企业实际运营成本。同时,充分聆听中小微企业呼声,延续为相关企业纾困解难效果明显的阶段性惠企政策,让企业能够在低成本运营中尽快恢复正常经营水平。
通过不断加大对于中小微企业的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增加企业融资配套资金、继续给予财政贴息支持等方式,帮助企业打通金融扶持最后一公里,引导银行加大普惠贷款力度为相关企业“输血”,切实保障企业资金链的安全稳定,为其复苏和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二)着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资金流问题,让企业能够运转起来
通过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措施,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应收款项的保障措施,加强监管力度,层层压实责任,开展针对中小微企业拖欠款的专项清理活动,敦促和责令上游企业务必按照合同按时支付货款,做到应付尽付,保障中小微企业的款项,对于无正当理由拖欠货款的上游企业强制执行,对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严惩。
同时,进一步降低各类招标项目的垫资比例,切实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针对因疫情使得项目延期使项目款无法按进度支付导致企业垫资压力和还贷压力较大的情况,政府相关部门可以指导和鼓励金融机构为相关企业延缓还贷期限,并提供无息或低息贷款用于生产企业应急性资金周转,让企业的资金流动起来。
(三)有效激发市场活力,为中小微企业复苏和发展提供充足底气
政府综合运用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通过更加积极的收入分配政策和就业保障政策提高消费者收入水平提振消费信心,保障中小微企业的营收,尽快实现企业的正常运转,为企业复苏和发展提供充足底气。
政府各级智库可以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智力支持,通过提供咨询指导服务,帮助其分析市场的变化趋势,指导企业做好品牌运营、打造差异化产品、精准市场营销等工作,便于其产品的销售和进一步研发升级。
作者孙维杰: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副监事长、民建中央企业委员会旅游组委员、民建秦皇岛市北戴河总支副主委、秦皇岛市鹏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作者薛冰:民建河北省委青年委员会委员、民建秦皇岛市北戴河总支委员、河北省康复医院信息科教科负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