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7月27日上海讯(顾国红 王研 杨惠)中国资本市场迎来自己的顶级“思想库”和“智囊团”,由证监会主席亲自领衔的百人专家团队将破解市场发展难题。

7月26日,上海见证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史上的重要一刻——中国资本市场学会正式成立。在黄浦江畔举行的成立大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当选首任会长,证监会副主席李超担任执行副会长,来自全国高校、科研机构、上市公司和监管系统的百余名顶尖专家组成“全明星阵容”。
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国资本市场学会章程》,并宣布设立覆盖资本市场全链条的七大专业委员会。这一国家级的资本市场智库诞生,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进入深化研究驱动的新阶段。
高规格阵容
成立大会现场汇聚了中国资本市场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力量。除吴清、李超外,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邱勇等重磅人物悉数到场。
首批百余名会员代表构成中国资本市场“最强大脑”。与会者包括国内外顶尖高校学者、证券基金期货行业领袖、上市公司掌舵人以及相关会管单位代表,堪称资本市场的“全明星阵容”。
组织架构凸显顶层设计。中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魏刚担任学会法定代表人,七大专业委员会覆盖宏观产业到投资者保护全领域。
七大专业领域
中国资本市场学会的学术架构直击市场核心痛点。会议表决通过设立七大专业委员会,形成完整研究网络:
- 宏观与产业专委会:研究经济周期与产业结构对市场影响
- 市场稳定与风险防控专委会:筑牢金融安全防火墙
- 创新发展专委会:探索资本市场新动能
- 市场微观结构专委会:优化市场运行基础
- 期货与衍生品专委会:完善风险管理工具
- 国际市场与对外开放专委会:推进制度型开放
- 法治与投资者保护专委会:守护1亿A股投资者权益
法治与投资者保护被列入重点领域,回应了当前市场对中小投资者权益保障的迫切需求。
国家级智库使命
会议明确了这一新生国家级智库的战略定位。成立中国资本市场学会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重要论述的关键举措,也是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制度创新。
“当前资本市场已经沉淀了一支比较强的研究力量”,会议指出,学会将在更高起点上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面向资本市场前沿领域、面向监管重大问题,广泛深入开展研究。
智库建设规划具体而务实:建设数字化研究交流平台,创办学术研究刊物,举办高水平学术年会,构建权威专家库,打造一批资本市场重点研究基地。
连接市场各方的桥梁
中国资本市场学会被寄予厚望成为连接各方的“连心桥”。会议要求学会发挥“连心桥”作用,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力争具有广泛影响力和认可度。
“开门办学会”成为基本工作方针。会议特别要求加强会员之间交流合作,广泛团结更多专业力量,重点提及“加强与广大中小投资者联络互动”。
提升中国资本市场国际话语权成为核心任务。学会将积极在国际金融治理、标准构建等方面持续提供“中国智慧”,为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提供支撑。
打通理论与实践的通道
智库生命力在于解决实际问题。会议要求会员打通理论到实践的“最后一公里”,要求会员重视理论研究,加强调查研究,推动学术成果转化应用。
会议特别强调要“不断增强我国‘资本市场叙事’的传播力、影响力”,表明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话语权和舆论引导能力已成为战略重点。
维护市场声誉被列入会员义务。会议明确要求会员遵章守规,认真履行义务,积极参加活动,共同维护学会和资本市场的良好声誉。
国际舞台的中国声音
中国资本市场学会将打造国际金融治理的“中国方案”。会议明确要求学会积极在国际金融治理、标准构建等方面持续提供“中国智慧”。
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要学术支撑。学会将为我国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提供智力支持,推动中国从资本市场大国向强国迈进。
创办《资本市场研究》期刊。学会将推出官方学术期刊作为政策研究的重要发声阵地,打造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领域的顶级学术平台。
随着挂牌仪式完成,中国资本市场学会正式启航。这个汇聚监管者、学者和市场从业者的智库将建设数字化研究平台,创办学术期刊,构建权威专家库,打造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资本市场学会的成立不仅是一个机构的诞生,更是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智慧引擎启动。打通学术研究到监管实践的“最后一公里”,这个智库有望重塑中国资本市场的话语体系和国际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