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综合(宣一飞 钱伟民 李小刚)一纸行政令掀起全球贸易波澜,美国对加拿大等传统盟友亮出贸易战最锋利刀刃。
白宫于7月31日宣布,特朗普正式签署行政令,对多国输美商品实施10%至41%不等的差异化关税,新税率于8月1日零时生效。
加拿大成为此次调整的最大“靶心”,税率从25%猛增至35%,白宫声明直指这是对加拿大“持续不作为和报复行为”的回应。
关税矩阵:精准打击与政治信号
特朗普此次签署的行政命令构建了一个多层次关税体系,根据国家与美国的贸易和政治关系实施差别化税率。
叙利亚被课以41%的最高关税,紧随其后的是缅甸和老挝,税率达40%。伊拉克、塞尔维亚与加拿大同被列为35%高关税区,白宫特别强调加拿大需为其“未能阻止芬太尼流入美国”负责。
日本、韩国、新西兰等传统盟友税率定为15%,而未在清单列明的国家则统一适用10%基础税率。
欧盟面临“补足机制”:现行关税低于15%的商品统一拉升至15%,高于此水平则维持原状。行政令同时设立严苛的反规避条款,对通过第三国转运的商品加征40%惩罚性关税,并每半年公布“规避名单”。
主要国家新关税税率一览表
| 国家/地区 | 新关税税率 | 特殊条款或背景说明 |
| 加拿大 | 35% | 原税率25%,增幅最大目标国 |
| 叙利亚 | 41% | 全球最高关税 |
| 缅甸、老挝 | 40% | 东南亚国家中最高税率 |
| 日本、韩国 | 15% | 传统盟友标准税率 |
| 欧盟国家 | 补足至15% | 仅对低于15%税率的商品调整 |
| 未列明国家 | 10% | 覆盖约200个经济体 |
该政策源于4月2日特朗普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宣布的“国家紧急状态”,宣称贸易逆差威胁美国安全。
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商品贸易逆差达1.1万亿美元,成为此轮关税升级的核心依据。
北美裂痕:盟友变对手
加拿大在本次调整中遭遇特殊针对。白宫声明将加税直接关联加拿大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外交举动,特朗普更公开批评加拿大总理卡尼“领导表现不佳”。
尽管加拿大贸易代表团紧急奔赴华盛顿谈判,但截至政策生效仍未达成协议。
墨西哥却获得喘息空间。在总统辛鲍姆与特朗普通话后,美墨同意将新关税谈判延长90天。
期间墨西哥维持现有25%汽车关税及50%钢铁铝铜关税,同时承诺立即削减非关税壁垒。
这种差异化处理凸显特朗普的交易式外交:北美盟友圈内,合作意愿成为关税高低的砝码。
全球反击与法律挑战
高关税政策立即引发反弹。巴西总统卢拉在《纽约时报》专访中警告,若美国对巴西加征的50%关税生效,巴西将实施对等报复。
巴西计划和预算部长特贝特直斥美国推行单边保护主义。
政策法律基础遭受质疑。联邦上诉法院在听证中对总统征收关税的权限表示怀疑,认为行政令可能逾越国会贸易授权。
尽管法院尚未推翻政策,但司法挑战将持续发酵。
更严峻的是经济反噬。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报道指出,关税已开始推高关键领域通胀。
随着8月6日巴西产品关税升至50%、8月12日中美贸易休战期限迫近,全球供应链面临新一轮动荡。
配套组合拳:封堵所有贸易通道
除国家关税外,特朗普同步签署行政令,宣布自8月29日起取消800美元以下进口包裹免税待遇,终结被称为“最低限度机制”的小额商品避税通道。
该政策直接影响跨境电商,预计亚马逊、速卖通等平台的中小卖家将面临成本剧增。
唯一豁免的是符合万国邮政联盟规定的国际邮政包裹,但商业快递渠道小额商品将全额征税。
结合40%转运惩罚税,美国正构筑一张覆盖大宗贸易至零售商品的严密关税网络。
经济民族主义的终极实验
8月将成为全球贸易的关键转折点:8月8日至10日,美国可能对俄罗斯启动新贸易制裁;8月12日中美贸易休战协议到期;8月29日小包免税政策终止。
特朗普的关税体系被命名为“对等关税”,实际操作却充满政治考量和单边主义色彩。
当加拿大驻美大使希尔曼在华盛顿谈判室彻夜未眠时,瑞士企业正为39%的关税重新规划供应链。
白宫以“国家紧急状态”为关税政策背书,全球贸易体系已被推入未知水域。
这场以关税为武器的经济实验,正在改写全球化规则——无论盟友或对手,都不得不面对一个更昂贵、更分裂的贸易新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