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2月12日北京讯(张佳乐 史亮亮 商英英)2月11日至12日,全国统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透露,国家统计局将全面修订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统计监测制度,并健全完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三新”)及数字经济统计监测制度,进一步完善网上零售统计监测,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统计支撑。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我国统计体系正朝着更精准、更全面的方向迈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升级背景:高质量发展呼唤精准数据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传统的统计指标体系已难以全面反映新经济形态的发展动态,特别是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数据缺口和统计盲区日益凸显。例如,新产业、新业态的快速崛起,使得传统的行业分类和统计方法难以准确捕捉其经济贡献。
国家统计局此次修订统计体系,正是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通过完善“三新”经济、数字经济等领域的统计监测,能够更精准地反映经济结构的变化,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重点领域改革:瞄准新经济,夯实数据基础
1. “三新”经济统计监测
国家统计局将研究修订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更新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并制定民营经济统计分类标准。这些举措旨在全面覆盖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发展动态,为政府决策提供更精准的数据支持。
2. 数字经济统计监测
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国家统计局将完善数字经济统计监测制度,优化科技创新季度统计方法,加强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新技术企业等领域的统计监测,全面反映数字经济的贡献。
3. 网上零售统计监测
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网上零售已成为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统计局将完善网上零售统计监测,优化全口径消费统计制度,为扩大内需战略提供数据支撑。
政策意义: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此次统计体系的升级,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改进,更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通过完善统计监测制度,能够更精准地识别经济发展中的短板和潜力,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例如,在乡村振兴、城市高质量发展等领域,统计数据的完善将有助于精准施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此外,统计体系的升级还将为市场主体提供更透明的数据环境,增强投资者信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未来展望:构建现代化统计体系
展望未来,国家统计局将继续深化统计制度改革,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进一步提升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同时,加强与国际统计标准的接轨,提升我国统计数据的国际可比性,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数据驱动,赋能高质量发展
统计数据的精准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国家统计局此次全面升级统计体系,不仅是对高质量发展需求的积极响应,更是对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推动。随着统计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数据基石”将更加坚实,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