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6月18日上海讯(顾国红 王研 杨惠 )
实验室里,百利天恒的科研人员正争分夺秒研发肿瘤创新药物;车间中,普源精电工程师们正调试与并购企业联合开发的新仪器。这些画面背后,一个总市值近7万亿元的资本市场平台正为中国科技创新注入源源活水。

2025年6月1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定格在588家,总市值达到6.80万亿元,距离7万亿大关仅一步之遥。
一年前的6月1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简称“科创板八条”),从发行承销、并购重组、指数投资等八大维度推出30余项改革举措。

在这个政策实施一周年前夕,各项改革举措已基本落地,配套制度有序推出,典型案例渐次落地。
硬科技底色:研发投入超1680亿,创新浓度领跑A股
“科创板八条”的首要任务是强化科创板“硬科技”定位。一年来,科创板上市企业研发投入创下新纪录。
2024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总额达到1680.78亿元,超过净利润的2.5倍,同比增长6.4%,最近3年复合增速达10.7%。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达12.6%,持续领跑A股各板块,其中107家公司连续3年研发强度超20%。
“科创板八条进一步深化了科创板改革,显著提升了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包容性与支持力度,”百利天恒董事长朱义表示,“我们在尚未盈利阶段即实现上市,为聚焦肿瘤治疗领域创新药物研发提供了关键支撑。”
截至2024年末,科创板已汇聚研发人员24万人,占员工总数比例近三成。科创板公司普遍在2025年度行动方案中承诺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半导体清洗设备龙头盛美半导体承诺保持研发投入占比15%左右;半导体显示企业和辉光电计划2025年研发投入增长5%,专利提案数超260个。
并购重组爆发:交易额破1400亿,重大案例涌现
“科创板八条”明确提出“更大力度支持并购重组”,政策落地后,科创板并购市场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一年来,科创板新增披露产业并购超110单,交易金额累计突破1400亿元。其中60单已顺利完成,另有45单正在推进中。
2025年开年至今,科创板新增披露50单交易,其中20单为现金重大重组或发行股份/可转债购买资产。这类重大交易的单数已超过2019-2023年五年总和。
在政策赋能下,各类创新型并购案例涌现。今年5月,海光信息公布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的方案,交易金额达1159.67亿元,成为重组新规后首单上市公司吸收合并交易。
“在‘科创板八条’出台后,估值包容性的提升让我们信心倍增,”普源精电副总经理程建川告诉记者。该公司并购标的评估增值率超900%,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9230.31万元,其中被并购企业耐数电子贡献4672.51万元。
科创板首单“A控H”、首单“H控A”、首单全面要约收购等标志性案例不断落地。支付工具也持续创新,多家公司运用定向可转债、并购贷款、并购基金等实施并购。
未盈利企业成长:54家登陆科创板,22家成功“摘U”
科创板积极拥抱优质未盈利企业,构建培育新质生产力关键平台。
开板以来,科创板共支持54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主要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行业。截至2025年5月底,这些企业境内外总市值达1.90万亿元。
2024年,这些未盈利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740.89亿元,同比增速显著高于板块整体水平,合计净利润同比缩亏30%。其中已有22家企业成功“摘U”,实现首次盈利。
“科创板八条”发布后,首家未盈利企业西安奕斯伟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PO申请于2024年11月获受理。今年以来,昂瑞微、上海超硅、兆芯集成等未盈利半导体企业IPO申请相继获上交所受理。
“真正的科创家更愿意把赚到的钱投入到研发中去,而不是创造财务报表上的数字盈余,”一位科创板创始人表示,“生生不息的科研力才是科技强国之根基。”
神州细胞核心产品在国内重组八因子市场占有率跃居第一;微创电生理2024年国内累计手术量突破7万例,位列国产厂商首位。这些企业的蜕变印证了科创板对创新企业的培育价值。
投资端变革:科创板ETF规模增长60%,指数体系扩容
“科创板八条”明确提出“丰富科创板ETF品类及ETF期权产品”,为科创板ETF产品扩容提供了政策指引。
一年来,科创板ETF数量达到80只,是“科创板八条”发布前的近3倍;产品总规模超2500亿元,较政策发布前增长近60%。
布局科创板ETF的基金公司达27家,较“科创板八条”发布前增加13家。科创板已成为A股指数化投资比例最高的板块,占科创板整体自由流通市值比例达8.3%。
科创板指数体系日臻完善,数量增至29条。新发布科创200指数、科创综指等3条宽基指数,科创AI、医疗、计算机等7条主题指数,以及科创盈利质量等3条策略指数。
行业主题ETF覆盖领域扩展至人工智能、新能源、芯片设计、半导体材料设备等新质生产力关键领域。科创芯片ETF规模合计超300亿元;6只科创板人工智能ETF规模较发行时增长超3倍。
“ETF产品体系的完善,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招商基金李湛表示,“ETF具有低成本、透明度高、分散风险等特征,为科技企业构建了稳定的资金支持渠道。”
投资者回报:分红超386亿,股权激励覆盖14万人次
科创板深入实施“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积极营造以投资者为本的良好市场生态。
超六成科创板公司推出2024年现金分红方案,合计分红总额超386亿元。其中,超290家公司现金分红比例超过30%;119家次公司在中期报告、春节前实施分红。
2024年以来,320家科创板公司推出回购、增持方案,合计金额上限超350亿元;78家公司利用专项贷款实施回购、增持,金额上限近90亿元。
股权激励方面,截至2025年5月底,已有超430家科创板公司推出超760单股权激励计划,板块覆盖率超七成,涵盖核心人才累计超14万人次。
“完善股权激励制度,鼓励科创板上市公司积极使用股权激励,与投资者更好实现利益绑定。”这一要求已被转化为企业实践。
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设置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等业绩考核目标;艾为电子部分核心技术人员承诺锁定期满4年内,每年减持不超过持股总数5%。
未来方向:制度包容性持续提升,打造创新资本高地
站在新起点上,监管部门正酝酿进一步改革举措。
上交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苑多然近日表示,将进一步充分发挥科创板改革“试验田”功能,扎实推进“科创板八条”落地落实落细,一体推进发行承销、股债融资、并购重组等各项制度深化改革,增强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建议,在制度供给方面,完善“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细化未盈利企业估值规则;在金融工具方面,加速科创芯片、人工智能等主题ETF扩容;在国际协同方面,推动“H+A”双重上市政策落地。
天岳先进董事长宗艳民呼吁提升对核心技术和长期战略价值的“硬科技”企业再融资、并购重组的制度包容性。
证监会主席吴清此前表示,近期将出台深化科创板改革政策措施,在市场层次、审核机制、投资者保护等方面进一步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同时尽快推动典型案例落地。
普源精电的实验室内,工程师们正在调试新一代模块化仪器。这款融合了普源精电和并购企业耐数电子技术的新产品,今年已开始产生销售收入。
“放眼未来,耐数电子预计会有良好的业绩表现,通过普源精电开启业务全球化的新征程。”普源精电副总经理程建川说。这场被定位于“双向奔赴”的并购,已成为“科创板八条”落地后产业整合的生动写照。
随着上交所扎实推进“科创板八条”落地落实落细,这个总市值近7万亿元的“硬科技”市场,正加速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最大增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