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6月23日深圳讯(顾国红 王研 杨惠)

输入手机号,轻点屏幕,一笔万元汇款瞬间跨越深港两地,传统跨境汇款等待半天的时代终结。
6月22日清晨7点,深圳房女士打开招商银行App,在“跨境支付通”界面输入女儿在香港的账号和姓名,轻点确认键。不到两分钟,1万元人民币已实时到账女儿香港账户。
“以前汇款要先把人民币换成港币,至少要等半天。现在直接用人民币汇款,资金秒到账!”房女士的兴奋溢于言表。
同一时刻,香港市民叶先生通过中银香港手机银行,输入关联内地账户的手机号,一笔汇款迅速转入深圳账户。“操作简单、即时到账、零费用,再也不用提前打钱到内地账户了。”叶先生对跨境支付通赞不绝口。
三大场景,一键直达
跨境支付通在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管局共同推动下正式上线,标志着内地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首次实现互联互通。该系统通过直接连接内地“超级网银”和香港“转数快”,实现跨境资金的高速流动。
服务覆盖三大核心场景:
南向便利化汇款:境内居民向香港汇款,支持人民币汇出,到账可选人民币或港币,满足子女留学、家庭赡养等需求。
北向便利化汇款:香港居民汇款至内地,可选择港币或人民币发起,人民币到账,方便北上消费、投资。
机构双向支付:支持留学缴费、医疗缴费、薪资发放等民生场景,实现双边本币或人民币结算。
用户操作极为简便:登录手机银行,进入跨境支付通模块,输入收款人手机号或账户信息即可完成汇款。到账币种可灵活选择,系统自动按实时汇率转换。
普惠金融,限额免费
与依赖SWIFT系统的传统跨境汇款相比,跨境支付通实现全链路数字化革新,解决了传统方式链路长、成本高、流程繁琐的痛点。
在风险可控前提下,该服务设置小额便民限额:
- 内地银行单笔限额普遍为1万元人民币以内
- 香港银行对本地居民设每人每日1万港元、每年20万港元上限(按每家机构计算)
- 内地居民汇款占用个人年度便利化购汇5万美元额度
更让用户受益的是费用政策。试点期间,多家银行实施零手续费: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恒生银行、工银亚洲等均宣布暂免手续费。
部分银行还推出优惠活动。建银亚洲客户在8月31日前完成单笔1000港元以上转账,有机会获100港元奖励;汇丰香港用户接收超1000港元款项,可获10港元奖励。
深港融合,金融枢纽升级
深圳作为跨境支付通的转换中心所在地,在全国率先落地首笔南向与北向业务。这座城市与香港的金融联通早有深厚基础:
2024年深港跨境收支达617.8万笔、9536.7亿美元,跨境代理见证开户等创新已让香港居民在深开立账户超321万户。
“跨境支付通为深港经贸活动提供了更安全、高效、便捷的支付服务。”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负责人表示,这将加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首批12家参与机构已投入服务:内地六大行为工、农、中、建、交及招商银行;香港六家包括中银香港、东亚银行、建银亚洲、恒生银行、汇丰香港和工银亚洲。后续将逐步扩大银行覆盖范围。
人民币国际化新通道
跨境支付通不仅是便民措施,更是国家金融开放的战略举措。它通过支持人民币与港币实时兑换清算,显著拓展了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应用场景。
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研究员曾圣钧指出:该服务实现全链路数字化覆盖,解决了传统跨境支付链路长、成本高、流程繁琐的痛点。同时强化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枢纽的功能,巩固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未来该服务将向更广领域拓展。业内预计,现阶段以个人对个人(P2P)为主的服务,将延伸至个人对企业(P2B)、企业对个人(B2P)及政府对企业(G2B)场景。
除香港外,该模式有望复制到内地与其他国家地区的跨境支付中。
跨境支付通上线首日,深圳与香港居民争相体验“秒到账”的便利。建银亚洲与汇丰香港已推出转账奖励活动,用户完成指定金额汇款即可获得现金回馈。
随着更多银行加入,这项服务将从广东、海南试点推向全国。
在深圳某中行网点,刚完成汇款的陈先生看着手机屏幕显示的“已到账”提示感叹:“深港双城生活,终于像同城转账一样简单。”。金融基础设施的无缝连接,正让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血脉流淌得更加畅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