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7月11日维也纳讯(周子智 严晓娟 孔义明)沙特国际电力和水务公司董事长穆罕默德·阿布纳扬在维也纳会场一句“没有中国,就没有今天清洁能源的现实”,道出第九届欧佩克研讨会上与会代表的共同认知。
为期两天的第九届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国际研讨会10日在奥地利维也纳落下帷幕。在这场全球能源界的重要聚会上,一个与石油输出国看似相左的话题成为焦点——中国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多名国际能源企业高管和业内人士在研讨会内外积极评价中国成就,认为中国不仅在光伏和风能技术方面实现重大突破,更通过海外项目助力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能源安全与绿色转型。
欧佩克报告:中国贡献是可再生能源增长的核心动力
在维也纳霍夫堡皇宫举行的研讨会上,欧佩克发布的 《2025年世界石油展望》报告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报告指出,自去年9月以来,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增加了近600吉瓦,这一惊人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国新增的太阳能光伏和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创新高。
“能源转型必须采取全面、协同的策略。”欧佩克秘书长在研讨会上强调,当前全球能源市场面临两大挑战:能源投资持续不足可能导致未来能源可负担性问题;同时世界上许多地区依旧存在能源贫困问题。
报告特别指出,中国在保持其作为全球重要工业和制造业中心地位的同时,正在向全球价值链更高端环节迈进。在可再生能源生产以及电动汽车制造方面,中国的主导地位预计将继续保持。
这一判断与国际能源署(IEA)最新数据相呼应。IEA《2025世界能源投资》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能源投资总额将达到3.3万亿美元,而中国占据全球能源投资四分之一以上份额,投资规模几乎是欧盟的两倍,相当于欧盟与美国之和。
国际企业高管:中国经验应为发展中国家共享
“中国在清洁能源转型方面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尤其在太阳能等领域持续增长。”尼日利亚国家石油公司集团首席执行官巴约·巴希尔·奥朱拉里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奥朱拉里指出,当前关键是将中国在能源转型中的成熟经验进一步应用到其他发展中国家,从而满足它们的能源安全需求。“我们看到中国在这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特别提到中国在刚果(金)的水电项目、在印度尼西亚和尼日利亚的太阳能电站。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中国不仅在国内进行大量清洁能源投资,也积极参与海外建设,推动非洲和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为发展中国家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奥朱拉里补充道。
沙特国际电力和水务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穆罕默德·阿布纳扬的评价更为直接:“中国在能源转型、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方面的贡献无法忽视。没有中国,就没有今天清洁能源的现实。”
阿布纳扬指出,中国在光伏、风能、电动化等领域的发展为全球能源体系注入了现实可行的路径。中国推动了全球新能源的“现实化”——不仅实现技术突破,更重要的是推动清洁能源价格达到可及水平。
国内投资:光伏装机占据全球半壁江山

支撑中国全球影响力的,是其国内清洁能源投资的跨越式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规模超过6250亿美元,相比十年前实现翻番。
中国光伏产业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引擎。截至今年5月,中国累计光伏发电装机突破10亿千瓦(1,080吉瓦),相当于48座三峡电站的装机总量,占全球光伏装机总规模的50%左右。
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最新报告显示,2025年1-5月,中国新增太阳能装机197.85吉瓦,同比增长150%;风电新增46.28吉瓦,同比增长134%。累计风电和光伏装机达1.684太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45.8%。
2025年全年,中国预计将新增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500吉瓦,其中风电140吉瓦,太阳能380吉瓦。这将是可再生能源年度新增装机首次突破500吉瓦大关。
“中国的电力需求远未达峰,预计‘ 十五五’期间将维持4-5%的年均增幅,意味着每年约500太瓦时新增电力需求待满足。”标普全球电力与可再生能源研究高级总监彭澄瑶分析称,这一巨大需求将是中国电力系统投资的基本盘。
海外布局:“一带一路”能源投资重塑全球格局
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角色不仅限于国内。德勤中国发布的《“十五五”时期中国能源行业关键议题》报告显示,中国正通过“ 一带一路”倡议深度参与全球能源格局重塑。
根据Wood Mackenzie统计,截至2024年底,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承建电力项目369个,累计投资约2810亿美元,覆盖水电、光伏、风电项目的投资、工程总包和本地化运营全产业链。
英国智库ODI Global的一份报告则揭示了中国与非洲的可再生能源合作规模:2010年至2024年期间,中国五分之一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及建设活动发生在非洲,金额达660亿美元。
这些投资成效显著。2020年至2024年间,中国对非洲风电和光伏产品出口量增长了153%,非洲已成为中国新能源技术的重要市场。
“全球能源投资趋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发展。”IEA投资部主任Cecilia TAM表示,中国在政策制定、生产应用端的丰富经验,正成为其他国家能源市场发展的重要参考。
未来方向:“十五五”能源投资聚焦电网与储能
随着能源转型进入新阶段,中国投资重心正在转移。德勤报告指出,“十五五”期间,中国能源投资将向电网、储能及终端消费环节倾斜。
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报告强调了电网升级的紧迫性:为增强电网灵活性和跨区域电力平衡,多条特高压输电工程将于2025年投运,包括青东、中横、昆渝等项目。
“电网侧更多投资或向配电网倾斜。”彭澄瑶解释道,无论是零碳园区还是源网荷储一体化应用场景,都需要配电网作为基础。投资逻辑已从分布式光伏挤压配电网容量,转向终端电气化趋势下对配电网建设的新需求。
电力系统灵活性成为投资重点。标普预计,“十五五”期间中国储能、燃气轮机均将保持每年50吉瓦增量,同时每年还将有180-200吉瓦新增煤电机组并网以满足尖峰负荷需求。
需求侧同样蕴含巨大投资潜力。彭澄瑶举例说明,若全国一半私人充电桩同时充电,负荷相当于去年全国电网峰值的2%以上。通过车网互动、需求侧响应和虚拟电厂等技术,可减少104吉瓦煤电和32吉瓦储能投资。
德勤报告同时指出,中国新能源制造业已进入技术升级与产能优化新阶段,预计2025年完成阶段性产能出清。未来市场竞争将从“比价格”转向围绕产品效率、系统集成能力、碳足迹表现等多维度的综合竞争。
中国在刚果(金)推进的水电项目、在印度尼西亚和尼日利亚建设的太阳能电站,这些遍布全球的清洁能源项目成为国际企业高管口中的典范案例。
“中国不仅在国内进行大量清洁能源投资,也积极参与海外建设,推动非洲和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为发展中国家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尼日利亚国家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奥朱拉里这样评价。
随着2025年全球能源投资预计达到3.3万亿美元,中国以占全球四分之一以上的投资份额继续引领清洁能源革命。当欧美国家仍在讨论能源转型路径时,中国光伏组件已占据全球半壁江山,风电光伏年新增装机将首次突破500吉瓦大关。
全球能源转型的“中国时刻”已然来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