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7月15日北京讯(顾国红 王研 杨惠)面对7月缴税大月与政府债券发行高峰的双重压力,中国人民银行以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向市场释放了维护流动性充裕的坚定信号。

7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14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其中3个月期8000亿元、6个月期6000亿元。这一规模创下了自2024年10月该工具启用以来的单次操作最高记录。
这是央行连续第二个月加量续做买断式逆回购。在7月共有12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到期的背景下,此次操作实现净投放2000亿元。
与以往不同的是,央行此次选择在月中提前公告操作计划,这一变化被市场视为货币政策透明度提升、沟通机制完善的重要信号。
政策加码,流动性呵护升级
7月15日的公开市场操作格外引人注目。中国人民银行在开展14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的同时,还进行了342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维持在1.40%的水平。
面对当日690亿元逆回购及1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的局面,央行单日实现净投放高达15735亿元。
这一操作力度并非偶然。6月份,央行已通过两次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实现2000亿元净投放,本月再次加码续作,形成连续净投放态势。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在5月央行降准释放约1万亿元长期流动性基础上,近两个月连续实施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一方面有助于在政府债券持续处于发行高峰期阶段,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
另一方面也释放了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加力的信号。
政策工具创新,结构性优势显现
买断式逆回购作为中国人民银行的创新政策工具,其运作机制具有独特优势。这一操作是指债券持有人(正回购方)将债券卖给债券购买方(逆回购方),同时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以约定价格购回相等数量同种债券的交易行为。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向记者阐释了该工具的结构性优势:“买断式逆回购是超越传统工具的政策创新,能够直接补充基础货币,引导市场利率下行。”
通过“买断+回购”机制,将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主动扩张,直接向市场注入长期流动性(3或6个月期限),比传统MLF更具灵活性。
尤为重要的是,买断式操作不依赖银行质押品质量,可缓解中小银行“资产荒”压力,推动信贷资源向普惠、科创等领域倾斜。
相比传统工具,买断式逆回购的期限更长,相比7天期OMO(公开市场操作),3个月或6个月的期限可熨平短期波动,稳定银行负债端成本。
月中公告,政策透明度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本月再次选择在月中公告买断式逆回购操作计划,这已是连续第二个月打破传统的月末公告惯例。6月,央行曾分别于6月5日和6月13日两次提前发布买断式逆回购公告。
王青分析认为,这一变化表明每月买断式逆回购操作节奏已从“月末公布”逐步转向“月中公布”,显示货币政策操作透明度增加,沟通机制进一步完善。
“这一变化有助于更有效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释放积极信号。”王青表示。
在7月14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已提前释放政策信号:“下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保持流动性充裕。”
邹澜强调,要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持续营造适宜的金融总量环境。
多重因素驱动,政策精准应对
7月流动性环境面临多重挑战。财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孙彬彬分析指出,本周流动性市场面临多项扰动叠加,包括买断式逆回购到期、政府债净缴款、税期走款、MLF到期以及同业存单集中到期等。
作为季初缴税大月,7月面临按月度征收和按季度征收税种的叠加申报,税期走款对流动性的扰动尤为明显。历史数据显示,7月单月税收走款普遍在1.7万亿元至1.9万亿元之间。
田利辉分析认为,央行连续实施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主要出于三方面考虑:对冲结构性流动性缺口、为政策性金融工具“输血”和传递“稳增长”决心。
具体而言,7月12000亿买断式逆回购到期量叠加地方债发行提速,易引发短期资金面紧张,“超量续作”可平滑季末流动性波动;同时当前“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需配套3万亿增量资金。
通过买断式逆回购提前为商业银行提供低成本资金,确保政策落地不因流动性约束受阻。
市场影响与未来展望
央行的大规模流动性投放为债券市场带来积极影响。上周债市承压后,此次操作被视为重要利好。分析人士认为,若资金面延续平稳甚至偏松态势,有望为债市带来修复契机。
孙彬彬表示,当前DR001维持在1.3%左右的利率水平下,1年期AAA同业存单收益率仍在1.6%以上,具备一定配置吸引力。
展望未来货币政策走向,王青预计本月有3000亿元MLF到期,央行加量续作的可能性较大。“这意味着当前央行正在综合运用买断式逆回购和MLF,持续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
田利辉同时提醒,买断式逆回购需要警惕流动性淤积,需加强财政—货币协同,打通“宽货币”到“宽信用”通道。
王青判断,着眼于有效应对外部波动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推动物价水平温和回升,下半年各类政策工具在适度宽松方向上都有发力空间。
央行政策工具箱的创新运用正在改写流动性管理规则。当操作节点从月末转向月中,当单次操作规模创下1.4万亿元的历史纪录,市场接收到的不仅是资金,更是政策透明度与预期管理能力的双重提升。
随着本月3000亿元MLF到期日临近,市场预期央行将继续加量续作。邹澜副行长在国新办发布会上的表态言犹在耳——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支持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