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综合讯(顾国红 王研 杨惠 )2025年初春,全球资本配置版图迎来结构性调整。以高盛、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为代表的国际金融机构密集发布报告,“看多”“做多”中国资产成为主流声音。中国经济的韧性、政策红利及科技创新的突破,正推动全球资本加速涌入,一场对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浪潮已然开启。
外资机构集体唱多,资金流向印证信心
开年以来,国际投行对中国资产的乐观预期持续升温。高盛预测,未来一年中国股票可能吸引超2000亿美元资金流入,AI技术普及有望推动中国股票盈利年增2.5%;摩根士丹利则将MSCI中国指数目标点位上调至85点,预计未来12个月涨幅达16%。德意志银行亚太区研究主管马力勤直言:“2025年是全球重新认知中国竞争力的关键一年。”
资金动向佐证了市场情绪。国际金融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1月,中国股债市场外资净流入超100亿美元,逆势吸纳新兴市场20亿美元净流入。多只中国ETF规模激增,如中国海外互联网ETF资产较去年底增长23.9亿美元,外资私募机构亦加快新产品备案节奏,加仓宁德时代、阿里巴巴等核心资产。
科技创新与政策红利成“双引擎”
中国资产的吸引力源于经济转型的深层逻辑。一方面,AI、新能源、机器人等领域的突破重塑全球产业格局。DeepSeek以颠覆性AI技术改写行业叙事,比亚迪、宁德时代领跑新能源赛道,宇树科技机器人崭露头角,彰显中国从“制造”向“创造”的跃迁。另一方面,政策红利持续释放:2024年GDP突破130万亿元,同比增长5%;稳外资行动方案落地,鼓励外资长期投资上市公司;民营企业座谈会释放高质量发展信号,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
估值洼地与增长潜力吸引全球配置
当前,中国资产的安全性与成长性形成独特吸引力。德国《商报》称:“放弃中国市场等于放弃未来十年增长门票。”摩根资产管理指出,中国股市市盈率显著低于美股,AI应用落地、消费复苏及高端制造出海将驱动盈利改善。外资机构调研频次亦大幅增加,阿布达比投资局、安联环球等巨头密集调研澜起科技、石头科技等科技企业,挖掘细分领域机会。
展望:从“低配”到“超配”,中国资产开启价值重估
全球资本流动的“东升西降”趋势愈发明显。摩根士丹利预测,MSCI中国指数未来10至15年年均回报率可达7.8%,科技、消费、高端制造成为配置焦点。随着稳增长政策发力与科技转化加速,中国资本市场有望在全球资产配置中占据更核心地位。
春江水暖,资本先知。2025年的中国,正以创新驱动与制度优势重构全球资本估值模型。在这场价值重估的浪潮中,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不仅为全球投资者提供“避风港”,更成为未来增长的“新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