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4月7日北京讯 (顾国红 王研 杨惠)截至4月5日,2025年地方债发行规模已突破2.84万亿元,创下历史同期新高。其中,新增专项债券发行9602亿元,再融资债券占比近七成。发行节奏显著提速,资金用途多元化拓展,二季度有望迎来年内发行高峰。
发行规模创历史新高
专项债券信息网数据显示,截至4月6日,2025年地方债累计发行2848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57万亿元增长81.4%。其中,新增专项债券发行9602亿元,占全年4.4万亿元限额的21.8%;再融资债券发行1.6万亿元,主要用于置换隐性债务。一季度发行规模达2.84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0.9%,创历史新高。
发行节奏显著提速
地方债发行呈现“快马加鞭”态势。一季度全国共发行463期债券,平均每日发行量超45亿元。江苏、广东、山东、四川等地发行规模均超千亿元,江苏以超4000亿元居首。湖南省率先启动“自审自发”试点,计划二季度发行2476亿元,其中4-6月分别发行400亿元、400亿元和600亿元,发行节奏较往年大幅提前。
资金用途多元化拓展
新增专项债资金重点投向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交通、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领域。一季度“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领域发债规模占比达27.9%,广东、山东等地还试点发行土储专项债,用于土地储备和存量商品房收购。再融资债券则主要用于置换隐性债务,一季度已发行1.34万亿元,占全年2万亿元额度的67%,浙江、陕西等地全年额度已用完。
二季度或迎供给高峰
全国26个地区已披露二季度发行计划,总规模达19138亿元,其中新增债券9915亿元、再融资债券9223亿元。财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孙彬彬预计,叠加特别国债发行,二季度政府债发行规模或达7万亿元,创单季新高。专家提醒,需防范“自审自发”政策推动下地方债发行提速的超预期冲击。
政策与监管协同发力
2025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首次突破4万亿元,较上年增加5000亿元。国务院办公厅明确专项债投向领域“负面清单”,扩大用作项目资本金比例至30%。财政部加强债务置换台账管理,确保资金专户运行,严禁违法违规举债。
市场影响与展望
地方债加速发行将有效拉动基建投资,稳定经济增长。一季度发行规模已占全年计划的54.6%,预计二季度发行进度将进一步提升,带动相关产业链需求增长。专家建议,后续需优化债务结构,提升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创纪录的发行规模到显著提速的发行节奏,从多元化的资金用途到政策监管的协同发力,2025年地方债发行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持经济发展。随着二季度供给高峰的到来,地方债将在稳投资、扩内需、防风险中发挥更关键作用,为经济稳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