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综合(冯骅 吕薇)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于当地时间4月14日宣布,欧盟将加速转向亚洲,通过扩展自贸协定网络、深化产业合作等举措重构全球供应链。这一战略调整被视为欧盟应对跨大西洋关系裂痕、抢占全球经济新机遇的关键一步。
跨大西洋裂痕倒逼战略转向
冯德莱恩的表态正值欧盟与美国就关税问题谈判的关键窗口期。此前,美国特朗普政府对欧盟价值3800亿欧元的出口产品加征关税,引发欧盟强烈反弹。欧盟首席谈判代表谢夫乔维奇紧急赴美斡旋,但双方分歧仍存。“欧盟与美国的关系已无法回到过去。”布鲁塞自由大学欧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莱昂·汉森指出,特朗普政府对国际秩序的挑战,倒逼欧盟寻求新的合作伙伴。
自贸协定网络“包围”亚洲
根据欧盟委员会泄露的《全球供应链重构计划》,欧盟正同步推进三大自贸协定谈判:
CPTPP合作扩容:欧盟拟与新西兰等成员国扩大数字经济、绿色技术领域合作,计划构建覆盖45亿人口的跨区域贸易集团。
新兴市场突破:重启与马来西亚的贸易谈判,并与印度、南非等国协商自贸协定,目标将协定覆盖全球87%的非美贸易市场。
中欧规则对接:7月即将举行的中欧峰会或签署《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补充协议,推动电动汽车充电桩、5G基站等200项产品标准互认,预计降低合规成本30%。
产业合作直击供应链痛点
欧盟与亚洲的产业联动已进入“深水区”:
电动汽车破冰:中欧启动“价格承诺谈判”,拟以设定最低售价替代45.3%的进口关税。比亚迪在匈牙利建厂、宁德时代布局西班牙,本土化生产规避贸易壁垒。
关键矿产储备:中欧计划建立稀土、锂矿联合储备机制,中国向欧盟开放部分技术转让,欧盟则放宽新能源市场准入。
绿色技术协同:欧盟设立6250亿欧元“绿色转型基金”,扶持本土电池、光伏产业,但允许中企参与30%技术项目,平衡自主性与开放性。
地缘政治布局暗藏玄机
欧盟的“亚洲转向”不仅限于经贸合作:
贸易通道重构:联合开发“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绕过苏伊士运河传统航线,缩短中欧货运时间20%。
去美元化网络:推动东盟、加拿大等加入中欧贸易集团,采用人民币与欧元结算,计划将结算占比从当前5%提升至25%。
技术博弈升级:若美欧谈判破裂,欧盟将对谷歌、Meta等美科技巨头数字广告收入征税,倒逼全球科技标准重构。
内部博弈与风险挑战
欧盟的“东进”战略面临多重阻力:
成员国分歧:德国支持对华技术合作,法国担忧农产品市场被冲击,波兰等东欧国家反对削弱与美安全纽带。
美国施压:华盛顿试图通过“友岸外包”重构半导体供应链,并施压欧盟限制对华光刻机出口。
规则竞争:中欧在5G频段分配、AI伦理准则等领域尚未达成共识,技术标准分裂风险加剧。
“欧盟的亚洲战略是危机倒逼的豪赌,但也可能是重塑21世纪经济秩序的契机。” 欧洲政策中心研究员玛蒂娜·沃尔夫评价道。随着全球供应链区域化趋势加速,欧盟能否在18个月内完成关键布局,将成为全球贸易秩序重构的关键变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