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6月18日上海讯(哈梅 商和泉 刘辉 )6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陆家嘴论坛开幕式上宣布,将在上海实施八项金融开放政策举措,涵盖跨境金融服务、债券市场创新、科技金融融合等关键领域。这是继5月30日央行与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后,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又一重磅动作。
跨境金融突破:科技板与资金池双试点
债券市场“科技板”落地
上海将率先试点债券市场“科技板”,为硬科技企业提供专属融资通道。该板块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允许未盈利企业发行创新债券,并配套风险缓释工具,降低融资成本。
跨国公司资金池升级
放宽跨境资金池准入条件,年营收门槛从50亿元降至20亿元,允许外资企业统筹调配境内外资金,汇率风险管理额度提升30%。试点首年预计覆盖超200家跨国企业。
制度型开放:自贸账户升级与离岸债券扩容
自贸账户功能拓展
基于《浦东新区自贸账户业务发展规定》,允许境内企业通过自贸账户直接参与境外衍生品交易,并试点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结算效率提升50%。
离岸人民币债券扩容
支持上海地方政府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首期规模300亿元,募集资金定向投入临港新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并探索与香港“债券通”互联互通。
科技金融融合:AI监管沙盒亮相
央行设立“金融科技监管沙盒(上海版)”,首批纳入三大场景:
大模型风控应用:试点AI驱动反洗钱系统,可疑交易识别效率提升40%;
区块链跨境支付:依托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企业跨境结算缩至10分钟;
数据资产质押融资:开放公共数据接口,科技企业凭专利、流量等无形资产获信贷支持。
政策落地预期:构建金融开放“上海样本”
本次八项举措与上海2月发布的“经济回升八政策”形成协同:
企业减负延续: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六税两费”减半征收,物流成本再降5%;
重大项目牵引:2025年上海安排重大工程186项,投资额2400亿元,专项债优先支持科技园区建设。
沪港合作同步深化,论坛期间签署《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行动方案》,共建离岸人民币清算中心及绿色金融标准。
从跨境资金池破冰到AI沙盒创新,上海正以“政策链+产业链”双轮驱动,回应中央“金融开放试验田”的战略定位。随着八项举措落地,中国金融改革已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集成,为全球资本注入确定性新坐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