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网络交易新规5月1日起实施 这类行为平台不能推脱责任

近年来,“社交电商”“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为网络经济增添了新的活力。这类业态在参与主体、经营架构、交易流程乃至信息传播方式等方面均有别于传统的网络交易活动,产生了新的监管难题。

内鬼黑客狂卖个人信息 “年产值”飙上千亿

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疑惑:刚跟朋友聊完理财、美妆、买房、贷款等日常话题,怎么就收到包括抖音、腾讯新闻甚至一些视频网站推送的与聊天内容相关的广告?

骚扰电话、软性胁迫 互联网时代投诉为何越来越难?

“投诉”一词从消费者的傍身武器变成索命符咒,一旦说出投诉或是给出差评,你可能会收获如下套餐:夜间电话骚扰,电话被散布网上,逢年过节收到寿衣、冥币、粪便等晦气物品;甚至还有可能被人上门送惊喜。

“2021全国网上年货节”网络零售额达9057.6亿元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2021年1月20日至2月18日,商务部会同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邮政局和中国消费者协会,共同指导地方和企业开展了“2021全国网上年货节”。年货节期间,全国网络零售额达9057.6亿元。

“投诉”消失在互联网?

“投诉”一词从消费者的傍身武器变成索命符咒,一旦说出投诉或是给出差评,你可能会收获如下套餐:夜间电话骚扰,电话被散布网上,逢年过节收到寿衣、冥币、粪便等晦气物品;甚至还有可能被人上门送惊喜。

警惕“代理退保”新骗局

一些不法分子打着为消费者“维权”的旗号,专门办理所谓“代理退保”业务,实际是以“维权”之名谋取私利,甚至骗取消费者资金,从事非法集资、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让消费者冷静7天,管用吗

预付款虽然进入了商家账户,但钱还是消费者的钱,只不过是提前付款而已。在扣除商家之前的履约成本后,消费者有权拿回属于自己的剩余部分。即便过了7日,商家也无权拒绝消费者提出的退费要求。

戴上“紧箍咒”的电子烟产业,何去何从

一些电子烟企业为诱导更多年轻人尝试“第一口烟”,不仅在营销时标榜电子烟“无害”“帮助戒烟”,一味虚假宣传,还推出水果味、薄荷味、奶茶味等新奇产品,打起时尚、流行等幌子,导致电子烟市场乱象丛生。

网红减肥食品爆雷 电商仍在售可疑产品

一些“成分不明”甚至连商品名称都没有显示的减肥食品仍在电商平台销售。而科普人士则表示,想要减肥靠吃药“不靠谱”,还是要注重生活方式。

扫码点单侵权维权为何成了老大难

扫码点单的出现大大方便了消费者,但同样也成为餐饮消费权益纠纷的一个难点。近日,有媒体再次报道类似事件,称扫码点单强制关注公众号属侵权。

去年我国家电零售额8333亿元

2020年我国家电市场零售额规模达到8333亿元,电商渠道对家电零售的贡献率首次超过50%,网络零售对家电消费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升。

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大范围扩容

经国务院批准,3月18日,商务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严格落实监管要求的通知》。

纸吸管体验不佳遭嫌弃 难倒茶饮业的只是根小吸管?

​随着限塑令推行,北京市面上大部分茶饮店已经更换了塑料吸管,但替代品纸吸管质量参差不齐,容易泡软、出现纸屑等问题频频被消费者吐槽。小小一根吸管,为何难倒庞大的茶饮行业?

预付消费要提防“跑路前促销”

近日,该品牌运营管理团队发布说明称,企业经营活动确实面临困难,但品牌已经完成管理决策层的人员交替,生产线供应链也逐步完成升级,将陆续恢复配送服务。

多银行公告清理“睡眠账户” 对你有影响吗?

“尊敬的客户您好,您名下尾号XXYY的ZZ信用卡长期未使用,为保障您的卡片资金安全,已为您进行销卡。”近日,来自上海的苏女士收到来自银行的销卡通知短信。

“共享消费”涨价:是“剩者为王”还是竭泽而渔?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家对于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或服务,享有充分的定价自由。但是,近期一些共享经济产品或服务大幅涨价,确实有不合理的地方,引来网民纷纷吐槽也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