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中消协:电商虚假促销投诉最多 618 双11前后最严重

12月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多个消费维权数据报告。针对电商行业投诉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虚假促销、质量、售后、信息泄露、物流、网络售假、退换货、发票、高额退票、霸王条款等领域。

网络黑账号为违法行为提供“掩护马甲” 怎么管?

网络账号的身份管理存在漏洞,没能把账号注册者和实际使用者绑定起来。必须真正做到‘实名又实人’,把网络实名制落到实处。同时,相关法律法规应当跟上网络违法犯罪新变化,网站平台应履行主体责任,地方网信部门也应参与管理,做好全流程监管。”

微信群里的黄色交易:犯罪团伙传播淫秽视频等牟利

短短几个小时,35岁的林磊(化名)向178个微信群里,发送了507部淫秽视频。他的“同事”有9人,平均年龄不到35岁,他们通过微信群发布淫秽视频以及视频、小说链接,以此牟利。

“网购少女”规模高达1.09亿 普遍精明海淘

在消费需求愈发多元化的今天,女性消费群体也在发生明显的分化。近日,QuestMobile将24岁以下、线上消费意愿较高的女性移动互联网用户定义为“网购少女”。

保险侵权典型案例:这六类保险有坑 勿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保险正走进千家万户。保险产品种类繁多,不仅能“以防万一”,有些还能孳息生利,保障理财两不误。不过,近年来保险消费的“坑”也不少,让很多投保者叫苦不迭。

山青水秀生态美 壮乡之冬约你游

2018年11月2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与河池市人民政府在哈尔滨举办的2018“山水暖你,壮乡等你——冬游广西”宣传推介会,给出了冬游广西的五大理由。

一年融资10亿美元 酒店界“拼多多”OYO搅了谁的局?

印度酒店品牌OYO进入中国已满一周年。目前,OYO在全国已有超过3500家酒店,超过17.5万间客房。高举免费加盟大旗,OYO的横空出世,令经济型酒店领域隐隐有掀起新一轮“价格战”的态势。

小心 你丢失的身份证也许正被人以50元的价格销售

身份证丢失后,补办一张新的即可高枕无忧?近日记者调查发现,丢失的身份证并不意味着功能失效,由于目前身份证存在的技术弱点,部分商家借此从事违法生意,在百度贴吧以50-300元一张的价格公然收售身份证。

胡锡进:杜嘉班纳令人厌恶,但在改开的中国不该被“杖毙”

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发长微博,再评杜嘉班纳辱华事件。以下是胡锡进长微博原文:老胡算是爱国老兵吗?老胡为中国国家利益申辩,我和环球时报是被西方媒体怼得最狠的中国媒体和媒体人。我们长期站在维护中国和中国人民核心利益的最前线。我总对环球时报同事说:我们要做守护国家利益的戍边者、烽火台,我们要与中国崛起共荣辱。

网上谍影:境外间谍通过互联网窃取中国国家机密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今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实施细则》颁布一周年。实施《反间谍法》就是要为开展反间防谍工作、维护国家安全提供法律保障。在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和广泛应用的今天,网络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而在现实中,互联网这个看不见的战场并不平静,境外间谍情报机关通过各种手段窃取我国家机密,危害我国家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

“双11”后的反思:是疯狂消费还是“消费降级”?

一年一度的“双11”电商购物狂潮已经落下帷幕,但围绕在它周围的各种争议、思考和研究还远未结束。而在不久之前,有关年轻人“消费降级”的话题也一度甚嚣尘上,不少人吐槽自己消费能力变强、消费等级变低,这似乎与“双11”所呈现的景象相反。

双十一优惠套路多 消费者或“被退款”

今年的双十一正值周日,掀起了一阵全民网购狂欢。然而,好不容易过了优惠套路“奥数关”,购买到实惠的商品,商家却以商品缺货为由要求退款;更有商家以物流原因推迟发货,甚至不发货。双11后,消费者或将面临“被退款”。

准备去银行排队兑换100元硬币?你太天真了!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于16日起,陆续发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共7枚,其中金质纪念币1枚,面额100元。银质纪念币5枚,面额50元。双色铜合金纪念币1枚,面额10元。

惠州西湖畔将崛起大型商业综合体

香港旭日集团11月19日在深圳君悦酒店举办了项目发布会,一个兼有东江客家文化及岭南风貌特征,集餐饮、娱乐、旅游、文化于一体的“一站式购物及体验中心”——西湖壹城,将崛起于国家级5A风景区——广东省惠州市区的西湖之畔。

5.71%!全国首套房贷利率连续22个月上涨创年内新高

根据融360数据,19家主要银行中,首套房贷款最低利率为基准的1.1倍;最高为基准1.241倍;工、农、中、建国有四大行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已较基准利率上浮16.4%。(9月该数值为16.0%)。

治理电商刷单还须监管“刷屏”

今年电商平台迎来第十个“双十一”,商家为吸引客流,竞相比拼促销力度,也有部分商家在“双十一”前依靠刷单平台,刷销量、刷好评,来提升商品在“双十一”的关注度,扩大销量。

“消费潜规则”盛行 你“被套路”过吗

人们在消费时经常遭遇一些“潜规则”,比如找搬家公司谈好价格却临时被告知要按楼层加价、买窗帘遭遇商家收打孔费等。这些“消费潜规则”实际上存在侵犯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的问题。你遇到过“消费潜规则”吗?

“双11”遭遇价格欺诈如何维权法院提醒抢购时多留意

再过两天就是一年一度的“双11”了,各家电商无不摩拳擦掌,准备祭出大招赚钱,消费者也积极参与电商活动,准备出手秒杀。可假如消费者努力半天,却没有换来相应的折扣,又该怎么办呢?